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闞楓)最近,單日新增感染者持續處于高位的上海疫情最牽動人心,4月7日,上海單日新增本土感染者首次超過了兩萬例。
與奧密克戎鏖戰,上海這座2500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正在盡銳出戰。這是一場沒有任何退路的硬仗,也是一次社會治理能力的大考。
打硬仗,要以快制快。
如今,“慢下來”的上海正在以超乎尋常的“快速”與病毒賽跑。15個省份3.8萬余名醫務人員馳援,上海單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已增至400萬管,7萬多張方艙床位迅速投建,68.6萬名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快采、快運、快檢、快報、快核。
應大考,要科學精準。
按照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上海不斷優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序,向著“動態清零”的目標,不斷調整差異化精準防控方式。連日來,我們看到家長可以陪護的“親子方艙”,在街頭飛奔的“奶粉騎士”,急診在規范防疫的前提下全部開放,社區保供的“最后一百米”正全力疏通。
打硬仗、應大考,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氣、眾志成城。
這些天,有關上海疫情的各種新聞、傳言、論調充斥著輿論場,有鼓舞人心的加油鼓勁,有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也有消極“躺平”的焦慮情緒,甚至有惡意捏造的炒作謠言。
氣可鼓、不可泄。
抗疫兩年來,共克時艱,一路走來,我們最能體會,每個人都不愿生活在疫情數據的逐日攀升之中;我們最能體會,如今的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絕不能前功盡棄。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抗疫兩年來,這20個字凝練的偉大抗疫精神,概括了我們與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態度和決心。這是我們打贏武漢那一仗的精神密碼,也是我們繼續在上海贏得勝利的信心底氣。
如今,上海戰疫,已進入“最關鍵,最吃勁”的階段,我們還是那句話:盡銳出戰,絕不“躺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