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馬尼拉7月4日電 7月4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接受菲律賓SMNI電視臺專訪,深入解讀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日前訪菲的亮點和成果,介紹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即將訪菲的考慮和期待,并回答了該臺記者有關中菲務實合作、打造安全機制等問題。采訪主要內容如下:
問: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日前來菲律賓出席菲新任總統馬科斯就職儀式,并在會見馬科斯總統時就雙邊關系下步發展提出四點建議。請問大使先生如何評價王岐山特別代表此次出訪菲律賓?
黃溪連表示,王岐山副主席受習近平主席指派,作為他的特別代表赴菲律賓出席馬科斯總統的就職儀式,并轉交習近平主席親署的賀信,分別會見馬科斯總統及其母親伊梅爾達女士、杜特爾特總統、莎拉副總統。中方積極評價中菲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勢頭,認為此訪是一次成功的訪問,對增進兩國政治互信,延續深厚友誼、深化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釋放了中菲共同致力于推動雙邊關系接續發展、再上臺階的積極信號。我想用3個主題概括此次訪問:
一是“開啟新紀元”。在會見馬科斯總統和莎拉副總統時,王副主席表示,中方始終把菲律賓放在周邊外交優先位置,愿與新政府一道,傳承友誼、增進互信、接續合作,推動中菲關系迎來新的“黃金時代”。關于下步雙邊關系發展,中方提出“四個堅持”:堅持元首引領,推動中菲關系行穩致遠;堅持對接發展戰略,培育新時期中菲務實合作的新增長點;堅持妥處爭議,共同守護南海和平安寧;堅持弘揚國際公義,聚焦共同發展、尋求普遍安全。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與馬科斯總統通話時強調,要寫好新時期中菲友好的大文章,把兩國友好合作“一張藍圖”繪到底。馬科斯總統也表示,希望菲中關系“提檔加速”,不斷為菲中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這為雙方推動中菲新時期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二是“感謝老朋友”。杜特爾特總統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在中國民眾中有不少“粉絲”。過去6年對中菲關系意義非凡,杜特爾特總統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雙邊關系實現轉圜鞏固、提質升級,在兩國關系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杜特爾特總統留給中菲關系的寶貴財富和政治遺產。中方衷心希望杜特爾特卸任后一如既往關心支持中菲關系發展,繼續為傳承弘揚中菲友好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伊梅爾達女士是當代中菲關系的奠基人。48年前,在東西方冷戰的特殊背景下,她以總統特使身份首次訪華,超越兩國意識形態差異,為兩國建交鋪路修橋。她用中文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以及毛主席拉著她和馬科斯總統的親切合影,成為中菲關系史上的佳話。王副主席此訪會見伊梅爾達女士,就是要向其傳達中方不會忘記她對中國的深情厚誼,不會忘記她為中菲關系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問: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即將訪問菲律賓,請問大使先生能否介紹一下此訪的考慮和期待?
黃溪連表示,王毅國務委員此次出訪東南亞四國,對菲律賓是正式訪問。這將是菲新政府上臺和馬納羅外長上任后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外長,充分體現了中方對雙邊關系的高度重視。王毅國委將禮節性拜會菲新任領導人,并與馬納羅外長舉行會談,進一步落實習近平主席同馬科斯總統通話精神以及王岐山副主席的訪問成果。雙方將就雙邊關系、務實合作、地區和國際問題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中方期待通過此訪同菲深化戰略溝通,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五大家園”(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建設,為雙邊關系發展注入新動能,打造新亮點,助力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好局、起好步。中方將同菲方一道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落地,共同促進經濟復蘇,維護穩定安寧,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問:中菲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大建特建”規劃對接,合作項目不斷落地開花。您如何看待未來中菲務實合作前景?
黃溪連表示,中菲交往歷史悠久,貿易和人員往來密切。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就率艦隊到達菲律賓,開啟了兩國互通有無的交流合作。中國給菲律賓帶來的從來不是侵略與殖民,而是繁榮與發展。過去六年來,在兩國元首引領下,中菲攜手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大建特建”規劃對接,共計開展近40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涵蓋抗疫、救災、公路橋梁、農業合作等多個領域。當前,17個項目已完成,20多個項目正在實施或推進中。例如剛剛完工的援馬尼拉比諾多—因特拉穆羅斯大橋和赤口河泵站灌溉項目。不久前,中菲還舉行了達沃—薩馬爾島大橋項目框架協議及貸款協議交換儀式,這一“百年夢想”的民心工程有望實現。在就職儀式講話中,馬科斯總統表示將在杜特爾特總統“大建特建”規劃基礎上出臺“全面基礎設施計劃”。中方愿進一步了解菲“全面基礎設施計劃”的具體內容,并推進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未來,中菲雙方將以元首通話精神為引領,不斷深化基礎設施、農業、能源、教育等領域合作,共同推動更多務實合作項目落地,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菲律賓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積極參與全球消除饑餓行動和糧食貿易,在此方面,我們愿意分享行之有效的中國經驗。中國政府援菲律賓農業技術中心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給菲廣大民眾帶來了增產增收、脫貧致富、保障糧食安全等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也使菲水稻領域和廣大農民受益匪淺,成為兩國農業合作的典范。在教育領域,中方歡迎更多菲學生赴華留學,為中菲教育交流、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作出新貢獻。
問:中菲如何共同打造平衡的、有效的和可持續的安全機制以解決中菲在南海的安全利益沖突?
黃溪連表示,中菲兩國隔海相望,作為鄰居有分歧很正常,關鍵是如何處理分歧。馬科斯總統也表示,南海爭議不是中菲關系的全部,也不能由其定義兩國關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雙方能夠妥善處理和管控海上分歧時,中菲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寬;當爭議凸顯甚至失控時,中菲關系就會深受拖累。我們愿與菲方本著善意和務實精神,通過對話和協商尋找管控和解決之道,建立起成熟的機制性安排,加強漁業、科研等領域合作。
當今世界很不太平。中菲發展都根植于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及合作共贏的亞洲大家庭。地區安全不能靠強化軍事同盟來實現,地區未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為全球安全事業提出了中國方案。中方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認為應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國家安全和南海問題。我曾負責“南海行為準則”(COC)聯合工作組磋商,與來自菲律賓和其他9個東盟成員國的同行密切合作。在談判中我感受到,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有制定COC的強烈政治意愿,相信這將有助于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穩定。我們也希望域外國家切實尊重中國和東盟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我相信,中菲及有關各方應有智慧、有信心排除干擾,將南海建設成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為促進亞洲和平發展作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