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三亞7月8日電 (記者 王捷先 劉大煒)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九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海南自貿港峰會7日至8日在三亞舉行。與會的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細胞藥物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主任李一佳對記者表示,歸國留學人員要勇于做“海膽”——增加挑戰尖端技術的膽量。
李一佳先后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墨爾本大學和蒙納士大學就學、科研,回國后參與干細胞技術研究并創辦公司。在此次年會中,他在大會和分論壇與各行業人士開展交流。
李一佳認為,中國國內創新創業環境日趨改善,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和競爭也有所上升,但歸國留學人員應認識到,中國同樣擁有異常豐富的資源和政策扶持,只要創業的方向符合社會進步要求,就會獲得良好的發展路徑,“海膽”定會發光發彩。
“中國在藥物領域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分析中外干細胞技術研究進展情況,李一佳說,在化藥方面中國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但在細胞治療方面實際處于齊頭并進的狀態,加之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人口基數大等因素,中國有更好的機會來進行實驗推廣和藥物研發。
正是因為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李一佳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學成回國,成為“海膽”參加技術攻關。
“優越的制度是其他國家比不了的”,李一佳介紹,國內資金、場地、人才服務條件非常吸引留學人員,海外學子的信心比任何時候都強。
李一佳對記者特別提到,國內營商環境日新月異,不論是法治完善、市場準入、生產經營等方面都具備優勢,在中國將人生價值能夠與社會價值形成完美契合,這也是“海龜”變成“海膽”的重要因素。
談及未來發展,李一佳說,目前行業內的歸國留學人員主要從事核心技術研發,分享國外先進經驗,行業企業下一步應與更多國內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培訓更多專業技術人員,打造人才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