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深圳7月20日電 題:探訪深圳百年老校:愛國華僑捐贈 跨學科課改全國前列
作者 方偉彬 王銳 袁穎
在深圳,樂群實驗小學是一間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1921年,何其玉、吳維杰等愛國華僑捐資創辦樂群學校是它的前身。
漫步校園,七棵平均年齡200歲的古樹枝繁葉茂、綠影婆娑,獨特的理念墻、靜謐的生態樂園、浸潤人心的國學經典柱……這所學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教育傳統和優美的校園環境。
走向兒童生活世界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全國研討會展示課《樂享樂器》。 樂群實驗小學 供圖今年6月底,由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的以“指向兒童完整生活的跨學科課程整合與教學”為主題的計劃單列市“5+3”城市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線上研討會(深圳場)在鹽田舉行。日前,記者走訪該校后發現,樂群實驗小學作為深圳推薦的樣本,跨學科課程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樂群實驗小學校長王樹宏2013年上任后,帶領全校師生從校名、歷史沿革等方面深挖學校文化基因,建立起“生態課程”“生態課堂”“生態治理”“生態隊伍”“生態德育”五維立體的生態教育發展系統。
走向兒童生活世界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全國研討會。 樂群實驗小學 供圖“我們站在整體育人高度開展的跨學科課程整合探索,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雅氣質、善學習、富創意、悅合作、勇擔當、會健身、樂生活的‘七品’學生,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去到哪里,都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舞臺創造奇跡。”王樹宏告訴記者。
樂群實驗小學將各項課程整合,重新調整和設計,在品德、人文、智能、身心、審美五大領域之下建立國家學科課程、個性超市課程、主題綜合課程和項目研究課程四大課程層次。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全國研討會展示課《建橋之約》。 樂群實驗小學 供圖作為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實施的對象,該校學生有了長足的進步。“現在的課堂我們很喜歡!”采訪中,樂群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普遍認為,現在的課堂已不再是以往單一的學科知識灌輸式課堂,而是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得到一攬子解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程度,又提升了大家主動合作、思考、創新的能力。
記者了解到,校園內一棵近300歲的樟樹樹下曾發生過一起“小鳥受傷事件”,讓學生們產生了“要給受傷鳥兒建造一個溫暖的家”的想法。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2018年,樂群喂鳥器項目研究小組正式成立,這也成為了該校學生項目課程的開端。
在喂鳥器學生項目課程中,學生們在經歷了確定課程主題、構建小組、調查研究、設計圖紙、初步制作、美化、測試原型、評估和重新設計等環節之后,制作出了一個個設計巧妙、制作精美的喂鳥器。
同樣也在進步的還有實施跨學科課程整合的老師們。“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既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一次變革,也是我們教師成長的一次良機。”該校青年教師郭天宇感慨地說。
2020年,基于協同學習的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共同體成立,包括樂群實驗小學在內,湖北、云南、遼寧、山東、江西、貴州、廣東等地共15所學校成為第一批課題實驗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如平表示,樂群實驗小學的跨學科課程不僅是跨越式的改革,甚至可以被稱之為“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樂群實驗小學的跨學科課程整合項目通過該校向全國發起的“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共同體”倡議,已覆蓋全國20個省市近百所學校,參與師生10萬余人。
王樹宏表示,“樂群”將在課程重構、教育改革、文化創生等方面繼續推進,繼續創新,并不斷輻射推廣“樂群”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真正讓好的教育,好的課程惠及全國乃至全球更多的學校及師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