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7月27日電 (高海)“沒想到在群山之中有這么多革命舊址,我對紅軍長征歷史的了解又加深了。”日前,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藝力量”社會實踐團,將思政課堂“搬”進革命老區湘西龍山縣茨巖塘鎮,同行的“薪火湘承”數字媒體專業團隊學生,深入走訪茨巖塘鎮后如是感嘆。
茨巖塘鎮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后出發地,擁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二、六軍團兵工廠等眾多革命舊址群。長沙理工大學實踐團一行實地探訪方漢英烈士墓、智擒熊貢卿遺址、龍山縣委舊址等多處革命舊址,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不易,并以此為設計靈感,運用3D建模技術,為當地量身構建“紅色云上展館”,打造數字紅色地圖,助力當地旅游資源走出大山,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同時,實踐團立足藝術專業特點,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在十余天的實踐活動中,開展了紅色云上展館搭建、墻體彩繪、紅色影像記錄等形式豐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文化藝術賦能美麗鄉村建設,用社會實踐反哺思政課堂。
“穿”上“新衣”的茨巖塘鎮墻體。 長沙理工大學 供圖“同學們早上五點就起床了,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他們對于傳承紅色文化的執著與熱情讓我印象深刻。”茨巖塘鎮樹溪村黨支部書記姚水香說,繪畫過程中,同學們還邀請當地留守兒童一起手執畫筆創作,并為他們講授繪畫背后所蘊含的紅色故事。在大小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原本陳舊單調的村墻穿上“新衣”,成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茨巖塘鎮豐厚的紅色資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萬馨表示,“藝力量”社會實踐團立足鄉村發揮專業所長,有效整合校地特色,盤活紅色資源,裝扮美麗鄉村,傳播紅色文化,用實踐和才干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青春力量,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堂行走在革命老區生動鮮活的紅色藝術思政大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