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艘貨輪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新華社天津10月21日電 日前,天津魯華泓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8.5噸樹脂在天津港北疆碼頭裝船,踏上前往泰國的旅程。憑借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這批貨物可在進口國享受關稅減免。
“過去十年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我們出口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貨物從最初的每年100多噸,增長到現在的每年1萬多噸。今年在有些國家還實現了零的突破。”公司銷售部負責人樊濤說。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伙伴之間經貿往來日益緊密。
作為中國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的天津正加速打造世界級港口城市,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貨輪載著集裝箱穿梭在天津港。
天津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天津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總值累計達3.09萬億元,占十年間天津外貿總規模的比重超四成,為天津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出口過程中,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幫了大忙,今年已經為客戶累計減免了大約225萬元關稅。”樊濤說。
今年以來,天津海關為天津市企業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產品簽發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3.5萬份,貨值約175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天津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十年來,天津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值由2013年的547.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422.9億元,在全市對共建國家進出口總值中的占比提升了26.4個百分點,至42.5%。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近日舉行。在專題論壇上,“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同意進一步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支持開展通關便利化和執法領域合作,特別是推進“經認證的經營者”國際互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貿易單據數字化、推進航運貿易數字化、跨境電商監管創新等合作。
今年9月初,電裝(天津)空調部件有限公司的1920個汽車空調用冷凝器槽蓋在天津海關完成了空運出口報關單的申報工作,待通關完成后,這批貨物將啟程前往南非共和國。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公告,自2023年9月1日起,中國—南非“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安排正式實施。
“作為海關AEO企業,我們第一時間將AEO編碼告知給南非的客戶,確保互認的優惠措施可以應享盡享,以后雙方通關將更加方便快捷,我們對后期與南非企業的合作充滿信心。”電裝(天津)空調部件有限公司物流主管軒萌表示。
7月7日,一艘滾裝船停靠在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進口方面,2022年,天津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口汽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較2013年分別增長12.6%和4.8倍。出口方面,機電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中,“新三樣”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合計出口值由2013年的18億元增至2022年的79.6億元,年均增長17.9%。
天津作為中國北方汽車出口重鎮,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出口也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在天津港滾裝碼頭,偌大的堆場停滿了各種品牌的車輛。
“堆場上的車,車頭向外的,就是出口的;車頭向里的,就是進口的。”一位海關工作人員說,他明顯感覺到近幾年來車頭向外的汽車越來越多,而且新能源汽車的占比越來越高。
天津華圖汽車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史運升說,2021年,公司出口252臺新能源汽車,出口貨值427萬美元;2022年出口2036臺新能源汽車,涉及金額約5100萬美元。
“公司今年仍在大步走向海外,新能源汽車已經出口至非洲、南美、中東,還有歐洲地區,與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汽車企業共謀發展機遇。”史運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