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1日電(鐘新軍)據央視新聞報道,2月上旬,伊朗大型軍艦“沙希德·巴蓋里”號正式服役,標志著該國躋身不斷擴員的“無人機航母俱樂部”。此前,中國、土耳其已列裝可搭載無人機的兩棲攻擊艦,“布什”號航母也建成美海軍首個“無人空戰中心”(UAWC)。
發展路徑各有千秋
據美聯社報道,“沙希德·巴蓋里”號海上自持力長達一年,可連續航行4.1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一圈。
“沙希德·巴蓋里”號搭載的隱身無人機。圖/伊朗官方媒體以色列《國家報》分析稱,該艦跑道長180米,排水量超4萬噸,能搭載至少4種型號無人機,既有可垂直起降的偵察無人機、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也有使用渦扇動力的隱身無人機。
相比由貨輪改裝而來的“沙希德·巴蓋里”號,中國四川艦和土耳其“安納多盧”號,從設計建造之初,就重點考慮并強化了無人機航母屬性。
作為全球率先配備電磁彈射器的兩棲攻擊艦,四川艦自2024年底下水以來,外界關注熱度至今未減。
俄《真理報》2月13日稱,四川艦的電磁彈射器“讓大多數航母相形見絀”。外媒還認為,其給海軍戰術帶來“革命性變化”,開啟了“新海戰時代”。
“安納多盧”號采用西班牙輕型航母技術建造,可搭載40架無人機,以及7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上百輛戰車,綜合實力不容小覷。
上述三艦各有千秋,但因缺乏彈射器制造技術,伊朗和土耳其的無人機航母安裝的都是滑躍跑道。
而美軍似乎比較謹慎,未建造新船,而是拿現役航母“做文章”。
據《泰晤士報》報道,2024年8月,美海軍在“布什”號航母上設置首個UAWC,負責操控MQ-25A無人加油機的起降飛行。
具體用途不盡相同
無人機航母做什么用?各國側重點有所不同。
有分析認為,“沙希德·巴蓋里”號上艦機型龐雜,說明伊朗仍在測試最適合搭載的無人機,并探索多機型混編作戰模式。
雖然這類“民轉軍”的無人機航母,無法與真正的航母相提并論,但對伊朗依然有很大戰略價值。
軍事專家指出,在失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這個地中海畔的盟友后,伊朗急需具備海外長期部署能力的遠洋基地艦,“沙希德·巴蓋里”號或可填補空白。
而美軍航母上搭載無人機,眼下也只是充當“配角”。
據美“戰區”網站報道,MQ-25A可攜帶超10噸燃料,幫助艦載機作戰半徑從800公里增至1300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和土耳其探索步伐更大,更著眼于未來作戰運用。
無人機從“安納多盧”號起飛。圖/美《海軍新聞》目前,除了載彈量較小,無人機在打擊距離上已不輸有人戰機,且在長時巡航、無懼傷亡、減輕后勤壓力等方面優勢明顯。
比如“安納多盧”號搭載的TB-3無人機,可攜帶6枚精確制導彈藥,留空超21小時,作戰半徑約1000公里。
而且,無人機航母相對低廉的成本,也讓許多國家看到希望。
據報道,“安納多盧”號造價約30億美元,而美軍最新型的福特級航母總成本達370億美元,已超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費開支。
或重塑未來戰爭模式
《亞洲時報》稱,無人機航母開創性地融合了無人機優勢與兩棲能力,不僅能執行海空任務,還可“以海制陸”,利用無人機群深入敵方腹地打擊縱深目標。
有數據顯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和四分之三的大城市,位于沿海100公里內。
不妨設想這樣一幅未來戰爭場景——
依托艦載無人機群的情報與火力支援,一支營級規模的海軍陸戰隊借助直升機、兩棲突擊車和登陸艇,快速攻占敵方港口并建立防御圈。
隨后,無人機航母靠泊碼頭,大批坦克、裝甲車源源不斷下船投入作戰,進一步擴大戰果。
其間,對手派出援軍試圖奪回港口,卻中途遭無人機頻繁襲擾,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布什”號甲板上停放的無人加油機。圖/美“戰區”網站而觀察近年來的局部戰爭,無人機作用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一國政權更迭,乃至地區格局演變的重要推手。
以納卡沖突為例,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因領土爭端,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仗,亞方一度占據上風。
2020年秋,兩國再次兵戎相見。阿軍借助無人機對亞方炮兵陣地、防空系統和車輛集結區域,實施了不間斷的情報偵察與火力壓制。
最終,亞美尼亞元氣大傷,只得將實控30多年的納卡地區拱手讓出。
2024年末,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短短12天就被推翻。外媒稱,前者迅速垮臺,也與反對派武裝大量使用無人機有一定關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