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2月22日電(楊曉佼)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22日介紹,目前,廣西已有效處置“已批未填”和“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面積共計3.8萬畝,為沿海各市重大項目落地和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保障,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處置率達83.49%,為推動向海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制約廣西海洋經濟發展,過去因缺乏統一規劃和嚴格管控,部分區域存在審批不規范、用海效率低等問題,導致海域資源閑置和生態環境壓力加劇。
近年來,廣西在推動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高效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為摸清底數,廣西成立了工作專班,牽頭沿海各市落實專人專責,完善底數清單。同時,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的政策支持,從2021年起,在推進“已批未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的同時,率先開展部分“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工作。
此外,針對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的復雜性和政策性強等特點,廣西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建立了常態化協調督導工作機制,按照確定的時限、要求、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每周一調度、每月一通報制度,倒排工期,確保處置工作高效推進。
據統計,廣西已累計批復涉及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用海事項超100個,為引進重大項目在歷史區域落地創造良好條件。其中,欽州大欖坪綜合物流加工區區域建設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方案獲批,該方案涉及用海面積約7000畝,有效保障了中偉新材料等企業的用海需求,僅單一備案項目已帶動有效投資近400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