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加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快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強化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打造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多措并舉,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國家知識產權局2025年起創新新聞發布工作模式,會同各地知識產權局共同打造知識產權系統新聞發布廳,聚焦上海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發布廳啟幕首場發布會2月2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上海市官方回應媒體相關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2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北京舉行聚焦上海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 供圖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介紹說,上海共有7.5萬多家外資企業,該局一直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始終堅持對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健全保護制度方面,出臺知識產權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民事糾紛訴調對接、知識產權鑒定等政策措施,全面強化嚴格保護、同等保護。將知識產權制度探索納入《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
加強行政保護方面,持續加大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連續4年組織開展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累計辦理涉外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65件,查處涉外商標侵權違法案件1200余件。加強跨區域、全鏈條保護,強化長三角及十二省市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高效化解一批涉外專利侵權糾紛。
優化重點領域保護措施方面,針對外資企業關注的電商平臺侵權問題,出臺《上海市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干意見》。針對藥品采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出臺《關于加強本市醫藥采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支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提升能級,支持外資企業符合要求的專利進入快速預審和優先審查通道。
暢通溝通機制方面,及時回應外資外企關切,加強和在上海的國外知識產權機構的交流,每年舉辦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并通過上海知識產權保護情況領館通報會、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圓桌會議等,聽取并協調解決外資企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翟金國表示,近年來,上海市科委會同市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加快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先后出臺多輪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行動方案,有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上海的科研機構知識產權類技術合同成交數為6773件,較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發布前(即2022年)增長21%;成交金額逾238億元人民幣,與2022年相比增長117%。在科研機構的總合同金額中,知識產權類技術合同金額占比達65%。
在具體工作中,上海市科委重點抓“四個強化”:強化改革引領,激活專利轉化活力;強化需求牽引,加速專利轉化運用;強化專業服務,提升專利轉化效率;強化生態營造,推動專利轉化落地。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黎淑蘭指出,上海法院以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司法供給,支撐和服務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全力保障上海在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上海法院加強關鍵技術領域創新成果司法保護,2024年共審結侵害發明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領域侵權糾紛案件5272件。近年來,審理了一批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典型案例,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同時,上海三級法院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巡回審判服務保障體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與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和調解上海中心開展知識產權糾紛化解多元協作工作。
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呂雪城說,第一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是國家交給浦東新區的重要任務。自2023年啟動以來,浦東努力打造改革創新引領、法治保障完備、對標國際標準、多元協同高效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目前,各項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各項核心指標已達預期。
截至2024年底,浦東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5件。2025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浦東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全面建成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芮文彪透露,近年來,上海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先后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三輪合作協議,推動一系列重要合作項目和成果落戶上海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為“四個一”:做強一個專業國際論壇,即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引入一個仲裁調解中心,即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推出一個表彰獎勵項目,即上海知識產權創新獎;建設一個國際人才培養平臺,即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