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呂梁2月26日電 題:一名護工的逆襲之路:馬金蓮代表的鄉村“共富經”
作者 劉小紅
扭秧歌、點社火、看燈展、嘗小吃……正月二十六晚,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小成村張燈結彩,村民們還在享受著正月里的熱鬧。
正月二十六晚,山西省柳林縣小成村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村民們享受著春節最后的狂歡盛宴。劉小紅 攝作為小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馬金蓮帶領村民于春節期間舉辦了一場名為“小成故事多”的大型新春燈會,這場價值百余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燈會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往觀賞。
記者了解到,馬金蓮從起了辦燈會的念頭到項目落地開工,只用了3天時間。而這場燈會直接給當地幾十名村民帶來近百萬元的收益。
對于馬金蓮的雷厲風行,其丈夫李先生深有感觸?!八莻€非常有想法、有主見的人,想做的任何事,都是說干就干,我挺佩服,也很支持她做的決定?!?/p>
其實,馬金蓮的個性與其成長經歷有一定的關系。早年,家境的貧寒并未讓馬金蓮屈服,反而激發了她走出大山、擺脫貧困的決心。16歲時,她只身一人前往省城太原打工,擺地攤、當廚娘、開旅館……雖然初期多以賠錢收場,但歲月的磨煉鑄就了她不屈不撓的性格。
轉機出現在2016年。柳林縣舉辦了金牌護工巡回演講,一句“一個月能掙8000元”讓馬金蓮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呂梁山護工”培訓。跟隨家政公司來到北京的馬金蓮,成為一名搶手的家政保潔員,還擔任了洽談老師,負責安排護工就業。她先后介紹300多人在北京就業,人均收入4萬元以上。
在北京工作的經歷,讓馬金蓮熟悉了家政公司的運作流程,也發現了家政市場的前途。為了建立穩定的護工就業渠道,讓更多姐妹走出大山,馬金蓮回鄉創辦了家政公司,動員了眾多農村婦女參加護工技能培訓。據悉,她累計培訓了5000多名農村婦女,其中3000多人實現就業。
除了家政服務,馬金蓮還將自家窯洞改造成養老院,為村里空巢老人提供了一個安享晚年之所,同時也解決了部分護工的就業問題,深受當地村民好評。
圖為小成村。劉小紅 攝馬金蓮所在的小成村地處大山深處,一直以來,村民多以種地或打零工為生,僅能維持溫飽。2021年,被村民視為“能人”的馬金蓮被選為村委會主任。“對于選舉結果,我震驚之余是滿滿的感動,沒想到大家會如此信任我,那天我淚流滿面,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瘪R金蓮說,“同時我也擔心,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為了更快地熟悉村子,馬金蓮深入每家每戶,走遍山梁峁溝,誓要改變小成村的面貌。
面對貧瘠的土地,馬金蓮利用村邊荒灘,規劃建設蔬菜大棚,帶隊考察學習。在土地流轉的關鍵時刻,她舍小家為大家,克服女兒手術等重重困難,成功流轉80余畝土地。面對資金難題,她東湊西借,個人籌資120余萬元,建起3個蔬菜大棚,3年時間帶動60多戶低收入家庭增收30余萬元。
看著3個蔬菜大棚的收益效果,馬金蓮又在村內建起了9個屬于集體經濟的蔬菜、水果大棚。此外,小成村還引進了屋頂光伏項目,翻修了2公里的繞村公路,安裝了72盞路燈。當前,小成村正在新建養老院、村民活動廣場、蔬菜轉運站等,多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實施當中。
經過幾年發展,小成村的集體經濟已由曾經的負數變成如今的年收益30余萬元。對于坐落在黃河岸畔的小成村,馬金蓮有了新的想法,她要把這個有山有水的小村莊,打造成為一個宜居的康養之村。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馬金蓮。受訪者供圖在即將到來的2025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金蓮,她的提案涵蓋了鄉村養老和鄉村振興相關的政策建議等內容。她不僅關注鄉村老年人養老問題,還提出一系列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建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