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2月26日電 (記者 王曉斌)氣候變化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共識。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地,海南省建設綠色低碳自由貿易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
在海南省新聞辦公室26日召開的專場發布會上,海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邸偉杰表示,海南一直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把爭做“雙碳”優等生工作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整體布局,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美麗海南建設的內在要求,積極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綠色發展新模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近年來,海南制定實施《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發布《海南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探索具有熱帶島嶼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海南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數字是最好的說明。據邸偉杰介紹,2023年,海南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下降7.2%,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超50%。截至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9%,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78.5%,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1%、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4.02%,推動省內發電企業率先完成全國碳市場三個履約周期100%履約。
《海南省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去年底發布,這是中國首份省級層面的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報告。邸偉杰說,《報告》分7個章節,全面總結和展示海南省“十三五”以來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的進展成效,以數據和事實凸顯工作重點和亮點,充分表明海南正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展現海南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時代風范。
邸偉杰也指出,《報告》堅持“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緊密結合海南實際,彰顯熱帶島嶼特色,突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全域“禁塑”等亮點工程,充分展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果;系統介紹海南省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框架與具體行動舉措,涵蓋能源、工業、交通、建筑、農業等各個行業,通過具體數據指標,清晰呈現海南在產業發展升級、能源轉型及高效利用、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等方面的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