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2月27日電 題:印順委員:以南海佛教文化為紐帶促民心相通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以南海佛教文化為紐帶,可以促進中外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2025年全國政協大會召開在即,準備前往北京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南海佛學院院長印順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2024年6月,南海佛學院2023級尼泊爾留學生在南海佛學院合影留念。(資料圖) (海南省佛教協會 供圖)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為友好交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2015年,印順提出打造“南海佛教文化圈”的理念,倡導以文化交流找契合點,打破地域疆界,促進文化交融。
“以南海佛學院為平臺,佛教界交流對話,促進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融匯通,擴大了佛教朋友圈。”印順說,南海佛學院已招收并培養老撾、蒙古國、柬埔寨、尼泊爾等各國留學生。
過去8年,他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履職建言過程中就推動南海佛教交流撰寫了多份提案。他希望發揮佛教的紐帶作用,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2011年,印順擔任尼泊爾中華寺方丈,這座寺廟位于尼泊爾藍毗尼。多年來,印順深入當地,了解信眾在教育、文化、醫療、慈善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組建診所和學校;開展“慈善光明行”活動,免費為尼泊爾貧困地區的白內障患者施行復明手術。
2025年是中尼建交70周年。印順表示,希望繼續助力促進中尼民心相通,鞏固中尼友好關系。
2023年3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宗教和合與文明互鑒”分論壇舉行。(資料圖) (海南省佛教協會 供圖)博鰲亞洲論壇宗教分論壇、南海佛教圓桌會,也已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佛教界交流對話的重要平臺。印順透露,今年恰逢這兩場佛教界活動舉辦的第十年,屆時將邀請世界各國尤其是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高僧、專家學者,圍繞佛教文化、教育、青年、公益慈善等展開交流研討。
面對數字化浪潮,印順說,海南省佛教協會和深圳市佛教協會正在積極探索,例如通過利用一體化AI編篩工具編纂“中華佛教大辭海”,打造集智能解讀、多模態處理于一體的權威辭書;在南海佛教地區組織編纂南海佛教史,建設資料庫和圖文數據庫,為佛教文化交流提供數字化支撐。
此次參會,印順表示,他還將建議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強對石窟、壁畫等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讓中華歷史文化“動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印順認為,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中外佛教界以其文化底蘊和普世價值觀,能夠為世界和平、合作共贏、民心相通提供獨特的精神力量和實踐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