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7日電 (郭其鈺)“在一家全球數字化企業被侵權的案件中,企業最在意的不是賠償款的多少,而是期盼一份公正的判決來維護其傾注大量研發成本的知識產權。”2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曹佳蕓分享了浙江首例電子化商標侵權刑事案。
當日,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人民檢察院關于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服務杭州打造更高水平創新活力之城的意見》(下稱《意見》),通過優化辦案機制、推進專項行動、賦能數字治理等手段,既注重解決企業眼前難題,同時構建長效法治化營商環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來,杭州新業態科技企業火爆全球,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為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杭州檢察機關提出嚴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懲治犯罪與預防犯罪并舉、依法從嚴與依法從寬并重,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堅決防止“辦一個案件,垮一個企業”。
針對科技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意見》明確檢察機關在辦案中要厘清創新領域法律責任邊界,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認定為刑事責任,讓企業財產更加安全、權利更有保障。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聚焦企業最急難愁盼的問題,我們部署了12個專項行動。”杭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邵景騰當日表示。
如在企業財產權益保障方面,《意見》提出嚴格區分個人財產和企業財產、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依法穩慎查封、扣押、凍結企業正在投入生產運營的經營場所,以及用于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的設備、資金和技術資料等,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對于企業來說,最好的營商環境是‘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邵景騰表示,對此杭州檢察機關將進一步暢通檢企“線上+線下”溝通渠道,通過數字檢察開展類案監督,助力企業自治智治善治。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周迪接受采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建議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檢察聯絡點、檢察官宣講團等作用,加強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高質效辦好知識產權案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