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酒泉4月23日電 題:航天員王杰:從陰山腳下邁向浩瀚太空
作者 郭超凱 占康
30多年前陰山腳下的農村娃,曾無數次遙望星空幻想遠方。30多年后,他已然成長為中國航天員隊伍中的航天飛行工程師,即將奔赴浩瀚太空。
4月23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的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上,王杰以航天員身份首次公開亮相。
在蒙古語中,內蒙古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1989年,王杰就出生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一個小村莊里。
烏拉特前旗位于河套平原的東部邊緣,靠近陰山山脈,恰好處在平原和草原的過渡地帶。王杰家以半農半牧為生,種植向日葵、玉米、小麥,飼養著幾十只羊。
讀書,讓他愈發明白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也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成績始終在學校數一數二。
2003年,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內蒙古順利著陸。當天下午,王杰在距離返回點400公里外的中學課堂上,看著政治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則新聞。這是王杰第一次聽說航天員這個職業。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感覺航天員很神秘、很神圣。自此,我對航天產生憧憬。”王杰23日在見面會上回憶到。
神舟二十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王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上大學時,王杰選擇了航天專業,2016年畢業后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被分在某航天器平臺總體,負責減隔振相關工作。
2018年,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啟動。根據中國空間站任務的需求,選拔工作進一步擴大了選拔范圍,不僅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駕駛員,還要從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當時,王杰各方面都符合條件,雖然不敢想能成為一名航天員,但他依舊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這次選拔。
沒承想,王杰在基本條件選拔、臨床醫學檢查、航天環境適應性耐力選拔、心理測試等層層選拔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就這樣一路通過了初選、復選、定選,于2020年9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三批航天員中的一員。
經歷了4年多的艱辛訓練,這一次,王杰的名字前終于要寫上“神舟二十號航天員”。
“為了能夠早日飛天圓夢,從基礎理論學習到航天專業學習,訓練的每一天都不敢放松,考試的每一分都不敢放過。”王杰23日在見面會上如是說。
這一次,喜歡爬山登高的他即將到更深遠的太空,看更震撼的美景。
體驗失重的感覺、從太空俯瞰地球美景、艙外行走……這是每個航天員初次“飛天”的本能愿望。此次“太空出差”,王杰準備帶上筆記本,把“天上和地面不太一樣的地方”“可以優化改進的地方”等體會和感受全都隨手記下來。他最大的期待就是順利完成好飛行任務,管好用好維護好“太空家園”。
回望來時路,王杰最深的感悟是:人生要有夢想,當個人夢想與國家發展交會對接,并為之奮斗,每一分努力都熠熠生輝。
王杰的追夢之路也詮釋了“天道酬勤”。正如他說:“機遇留給努力的人,越努力,機會越多。”
如今,王杰即將踏上太空之旅,而他的人生信條依然樸素:“做踏踏實實的人,干實實在在的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