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電(記者孔德晨)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出臺《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采用國際標準是指將國際標準的內容等同或者修改轉化為我國的國家標準。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介紹,近年來,國外對我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的關注度顯著提高,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態勢不斷增強,國際標準范疇不斷變化,ISO、IEC等國際標準組織對其成員國采用國際標準要求更加嚴格。“作為WTO以及ISO、IEC和ITU的成員,我國需要根據新形勢不斷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履行國際義務,彰顯中國的責任擔當。”肖寒說。
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明確所采用國際標準的范圍和采標主體的范圍。建立國際標準全過程跟蹤機制。明確采標國家標準制定周期要求,采標國家標準項目從計劃下達到報送報批材料的期限一般不得超過12個月。強化版權政策要求,采標國家標準文本的公開,應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相關要求,遵守國際標準組織的版權政策。完善采用國際標準監督和糾錯機制。
新修訂的《辦法》同時提出,要為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消費者組織、公共利益方等相關方參與制定和實施采標國家標準創造有利條件。肖寒表示,企業參與制定和實施采標國家標準,對于企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實施應用采標國家標準是企業開展海外業務的‘通行證’。國際貿易活動中的買賣雙方常常在合同中約定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標準,將國際標準作為評估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重要依據。”肖寒舉例說,企業設計產品時,需要依托產品標準明確設計規范等要求,確認原材料、零部件、接口或分類的相關標準是否滿足設計規范;在生產完成后、產品出廠或交付之前,企業還需要依據試驗方法標準開展產品技術指標的檢驗。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企業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實施應用采標國家標準較之于自主研發標準更具經濟性和有效性,是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重要方法,能使技術水平快速提升,追趕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肖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