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孟子思想對彌合國際社會裂痕的啟示
作者 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新西蘭前總理、孟子公益基金會顧問主席團聯席主席
我對文明的歷史脈絡、發展演變及其在當代挑戰和機遇中發揮的作用深感興趣。盡管并非研究儒家思想或孟子思想的專家,但我認為東方文明及孟子思想提供了一個研究前述問題的獨特視角。在我看來,東方文明中的孟子思想,能促使我們駐足深思、認真考量。
成為適應未來的領導者
我們迫切需要卓越的領導者——既有夢想的勇氣,又具備將愿景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定了明確的脫貧目標,并精心規劃、堅定執行。
孟子的“仁”觀認為,人性本善。但他也強調,領導者首先要“反身而誠”、認識自己,要尊賢敬長、重視家庭,最終推己及人,將這些理念擴展到社會和世界。
如果各位領導者,能按照這些基本原則行事,我們在作出重要且影響深遠的決定之前,就會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以避免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后果。
這需要我們注重個人責任、職業誠信和道德感召。縱觀歷史長河與當今時代,管理者只要具有了孟子的這些思想品格,一個穩定而繁榮的國家就很有可能產生。公民尊重這樣的國家,也愿意為之貢獻力量。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張“講仁愛,重民本”,不僅強調推動經濟發展、取得經濟成就,還進一步地提倡領導者必須慈愛和公正地對待人民。孟子認為,當領導者關心公民福祉,并推行深入人心的德治時,就能孕育出信任與忠誠,實現和平與長期穩定——這些價值觀,至今仍備受推崇。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理念,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歷久彌新。
我們正面對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社會紐帶正在斷裂,我們目睹了家庭分裂與社會失序帶來的悲劇性后果,及其對社區造成的深遠影響。孟子強調“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對每一個民族、對大多數文明來說,社會穩定的核心都在于家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個人要維護家庭的和睦。
借助孟子“施仁政,行王道”“反求諸己”“天下關懷”的思想,將上述原則推而廣之,那么國際社會就應當聚焦共同價值而非分歧。即便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仍需推行具有此種包容特質的領導方式,唯有如此,才能構建一個生機盎然、碩果累累、緊密相連的全球命運共同體,造福全人類。
當地時間2024年8月10日,2024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在法國巴黎啟幕,該活動展出多國近百位藝術家佳作。圖為參觀者欣賞中國書畫作品。主辦方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供圖儒家尊重等級和權威的價值觀仍然適用于現代社會,在組織和治理當中尤其如此。作為個人,處于國家中,我們需謹記:必須尊重這些全球性的共同制度及其傳統的權威性。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在全球責任與國家主權間保持平衡——唯有如此,才能為全人類開創真正有意義的共同未來。我們應敦促各國各界人士作出努力,避免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的極端思維與行為,選擇攜手合作應對全球挑戰。
在當今兩極分化的國際環境中,“中庸之道”倡導的對話協商、相互妥協與理性回應,或能成為跨越差異的橋梁。以我的經驗來看,這并不要求達成完全共識,而是需要建立對彼此觀點的共同認知,擺脫歷史積怨、分歧、控制與誤解的桎梏。
亞太地區是合作典范
值得欣慰的是,當今世界已有諸多踐行孟子關于這些問題的智慧的成功范例,亞太地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東方文明雖在亞太地區占據主導地位,但多元文化同樣熠熠生輝。這種多樣性并未阻礙富有成效的互利合作。
以新加坡和中國為例,兩國都在治理模式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即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維系社會凝聚力,促進現代化,避免社會分化。
太平洋島國也有著強大的文化聯結,即重視家庭倫理、社會和諧、尊崇權威與傳統。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亦展現東方思想領導力的獨特實踐:無論大國小國,均基于合作原則共聚一堂,通過聚焦貿易、市場準入、簡化行政流程等方面的共同利益,攜手追求區域共同繁榮,追求供應鏈和監管的高效,重視通過互利合作解決問題。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3日下午,在位于秘魯首都利馬的2024APEC國際媒體中心,參加手工藝品及傳統藝術展銷的參展商現場推銷產品。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這并不干涉成員國的內政與外交,而是通過賦能和支持,推動經濟增長、實現相關利益。基于我本人的觀察,這些合作機制中都清晰體現東方文明的智慧結晶,以及孟子等先賢圣人所倡導的思想領導力。
在當前全球貿易體系遭到擾亂之際,我們更需踐行、培育這樣的領導范式:既要體現人文關懷,又要堅守公平正義;既要勇擔責任,又要扎根區域民生。這些古老的智慧,恰恰能為當代亞太區域的各國社會提供直接的治理啟示。
在諸多方面,亞洲持續證明著這種模式的可能性。鑒于亞洲極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繼續保持全球發展引擎的地位,我們期待本區域各國能以互利合作為區域進步的核心動力,避免走向分裂對立。
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戰
新的機遇正在顯現。把握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戰帶來的機遇、管控其風險,將成為“決定性時刻”。世界正變得愈發復雜,變革周期急劇縮短。當前的發展框架,恰恰缺失了孟子所強調的人性本善、道德責任與仁政理念。我們的公共機構要么茫然無措,要么疲于追趕。在思考人工智能的未來影響時,我一直在探尋孟子哲學的價值。
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孟子的性善論思想不應被簡單套用。我認為我們必須明確:AI系統本身并無善惡之分。AI的應用和影響完全取決于其系統的編程和使用方式。創新者和企業家負有重要責任。
必須確保AI的發展不會超前于人類的考量,當務之急,是推動全行業恪守“以人為本”的AI發展準則,以確立人工智能的倫理治理框架并實現透明化問責;必須要求行業領袖在AI算法的設計與管控、功能應用的關鍵決策中承擔道德責任;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都需積極普及民眾教育,并就隱私數據使用達成社會共識;必須明確界定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必須公開機器學習的風險信息,建立緊急制動機制……我們期待儒家的“中庸之道”能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及其應用環境的塑造中發揮關鍵作用。
2025年4月5日,一場“AI智能機器人科普展”在廣東廣州南豐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圖為觀眾與一款人形機器人互動。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如果致力于將這些新技術轉化為向善之力,探索如何運用AI解決如社會不平等、氣候變化、偏遠地區醫療教育資源匱乏等全球性難題,我們或將取得難以估量的進步。(完)
受訪者簡介:
圖片 珍妮·希普利。受訪者供圖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新西蘭第三十六任總理(任期1997年至1999年),也是新西蘭第一位女總理。現任孟子公益基金會顧問主席團聯席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