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14日電(曹丹)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民小學,一場“火星救援”任務正在緊張進行。
四年級學生張凱淇頭戴腦機接口設備,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當他的專注力數值突破65時,一顆能源小球便會從軌道上掉落。幾乎同時,他的隊友精準操控機器人小車,將小球穩穩夾起并運送至目標區域。
11月12日,張凱淇(左)通過集中注意力控制球體滾落。曹丹 攝“就像擁有了超能力?!睆垊P淇說,“這種專注力訓練讓我的學習效率明顯提升,寫作業的速度也快了不少?!?/p>
這種將腦機接口技術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的項目,正是浙江推動建設新型AI學習空間的生動縮影。
科技發展與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來,正深刻重塑全球創新格局與人類生活范式。在此背景下,引導學生學習與應用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科技倫理觀念,并重視數據和技術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今年4月,《浙江省推進“人工智能+教育”行動方案(2025—2029年)》正式出臺,明確提出要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促進每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在新民小學,AI技術已成為學生觸手可及的學習伙伴。智慧長廊里,AI五子棋、3D打印智造、AR魔法眼鏡和AI虛擬人等項目依次陳列,構建了一個沉浸式、多元化的科創實踐空間,吸引學生在課間駐足體驗。
11月12日,小學生在可自動計數的AI智慧體育區跳繩。曹丹 攝在AI智慧體育區,借助無感人臉識別與智能攝像頭的協同,系統能同時為5名跳繩學生實時計數,并在大屏幕上同步顯示。一旁練習立定跳遠的學生,則能通過AI對動作的精準捕捉與分析,獲得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實現科學鍛煉。
在這場教育變革中,AI不僅是炫酷玩具,更是重塑教育生態的關鍵力量。
杭州市第七中學將AI技術應用于學生藝術指導,讓學生體驗用不同風格二次創作名畫,AI美術助教還能對畫作的線條、明暗等細節進行智能優化;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部署的智能化校本作業系統,可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學習診斷和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金華市麗澤中學則運用AI管理校園餐飲,通過監測用餐數據幫助學生養成節約習慣……
11月12日,新民小學《創意時鐘》美術課上,老師引導學生運用AI技術進行自主設計。曹丹 攝這些創新實踐的背后,是浙江的系統性謀劃。目前,該省在平臺建設、教材研發、教師培訓等方面統籌推進,已經印發《浙江省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導意見》《浙江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等文件,全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呈現出基礎扎實、多點突破、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未來學校建設為突破口,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學、研、管、評”等方面的全方位應用,在技術融合、場景創新、產業協同等領域持續發力,力爭形成一批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標志性應用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