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寒潮影響持續 多部門積極應對
新華社記者
中央氣象臺11月17日18時繼續發布寒潮和大風藍色預警。自11月14日開始的今年下半年首次全國性寒潮過程,降溫幅度大、大風天氣顯著、一些地方降下暴雪,對農業、交通、能源、市場供應等帶來諸多挑戰和影響,各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全力應對。
首次全國性寒潮:多地生產生活受影響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17日至19日,四川北部和東部、重慶、江漢西部、江淮東部、江南大部、華南以及貴州、云南東部有6℃至8℃降溫。其中,湖北西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廣西東部和中南部、廣東西部的部分地區降溫10℃至12℃。
同時,蒙冀鄂皖湘贛浙閩等省份的部分地區有5至6級風、陣風達7至9級。
“這次寒潮過程屬于秋冬轉換時節典型的全國性寒潮天氣過程。寒潮過程中缺乏充足的水汽輸送條件,全國降水總體強度不大、范圍較小,影響天氣以降溫和大風天氣為主。”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博宇說。
專家表示,劇烈降溫對能源和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人體健康帶來影響,使農作物發生凍害;大風、降雪和降溫造成低能見度、地表結冰和積雪,威脅交通安全,對設施農業等帶來影響。
保暖保供:多措并舉保障迎峰度冬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陳洪宛說,寒潮正在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預計全國能源需求有所增長。11月16日,全國日用氣量11.8億立方米,最高用電負荷11.3億千瓦,比前期有所提升,但仍處于供暖季相對低位,遠低于供暖季峰值水平。目前全國能源供應充足,統調電廠存煤2.3億噸,可用35天,儲氣庫庫存處于高位,能夠保障安全穩定運行。
陳洪宛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將繼續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穩定能源生產供應,抓好能源中長期合同履約,全力做好高峰期能源保供,提升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應對水平,重點保障民生采暖用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預計,供暖季期間能源供需總體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穩價和群眾溫暖過冬有保障。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張燕秦表示,將持續推進源網荷儲各環節協同發力,堅決守住大電網安全和民生用電底線。聚焦極端寒潮、雨雪冰凍等風險挑戰,提前研判迎峰度冬能源電力保供可能遇到的困難,“一省一策”指導重點地區做好電力保供工作。
“從當前情況看,今年迎峰度冬期間煤炭供應基礎堅實可靠。”張燕秦說,天然氣供需總體平穩,形勢穩中向好。今年采暖季,天然氣供應總量和尖峰用氣總體有保障。
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壓緊壓實保供責任,抓好保供措施落地;保障重點工程有序投產,有序推進82項迎峰度冬重點工程建設,持續強化電網供電能力和抗災防御能力;確保電源增供穩發,強化電源并網服務;強化全網資源統籌,提升電網供電能力;做好負荷精益管理。
生活必需品市場:全力保障充足穩定供應
災害天氣下,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是重中之重。針對寒潮天氣,商務部做好防寒保供工作準備,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加大貨源組織力度,全力保障居民基本消費需求。
商務部指導各地細化應急保供預案,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有序開展各項防寒防災工作。各地商務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確保寒潮期間市場供應充足穩定。
商務部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啟動生活必需品量價監測日報制度,密切關注糧、油、肉、蛋、菜、奶等商品市場動態,準確掌握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各地商務部門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加大生活必需品貨源組織力度,加強產銷銜接,豐富商品品種。
11月16日,全國200家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均價較月初分別上漲1.7%、1.9%,豬肉價格下降1.4%,糧食、食用油、雞蛋價格基本持平。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總體量足價穩。據商務大數據,全國36個大中城市大型超市糧、油、肉、蛋庫存量較月初增加一至兩成。多地區已落實政府蔬菜儲備,視市場情況適時投放,確保供應充足。
農牧蔬果生產:防范應對減輕影響
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鄭昌玲表示,寒潮帶來的大風降溫雨雪天氣,對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及露地蔬果生長不利,易導致溫棚圈舍設施受損、蔬果受凍。
“針對寒潮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加強與中國氣象局溝通會商,11月14日聯合發布了雪災與低溫凍害風險預警,點對點通知相關省份提前做好寒潮天氣防范應對工作。”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表示,農業農村部根據各省份天氣情況及時調度秋冬種進度,組織專家分析研判大風降溫天氣對農業生產影響,派出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赴重點省份調研指導,落實好小麥油菜適墑播種、種養設施加固、成熟作物搶收等工作。
道路交通:防范應對確保通暢
交通運輸部應急辦有關負責人說,積極防范應對寒潮天氣影響。公路方面,會同公安、氣象等部門,完善“一路多方”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路網實時監測及極端天氣會商研判,重點對易積雪結冰的背陰路段、長大下坡、橋梁、隧道及匝道進行巡查,切實提升惡劣天氣下公路通行保障能力。
水路運輸方面,強化惡劣天氣影響期間載運危險貨物船舶禁止進出港、靠離泊等措施,緊盯港口、錨地等重點水域和客渡運船舶、危化品船舶、施工船舶等重點船舶,強化預警預防預控。
港口航道方面,科學安排港口生產作業,重點做好港口防凍、防滑、大型機械防風等工作。加強對航道及航道設施的養護管理和應急搶通。
救助打撈方面,科學部署并動態調整海上巡航和救助力量,加強救助設施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救撈隊伍技能演練,確保應急力量常備有效。
健康防護:添衣保暖減少出行
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18日,全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及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東部,將先后出現中等流感氣象風險。其中,華北地區西南部、東北地區東部、華東地區中部、華中地區大部、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地區中部的部分地區,將有較高流感氣象風險。
“建議公眾做好防護,減少在寒冷及大風天氣中的戶外活動時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首席王麗娟說,寒潮影響下氣溫變化劇烈,老人、小孩及體質較弱人群需注意預防感冒、心腦血管等疾病。
王麗娟表示,四川中東部、陜西南部等地相繼受冷空氣帶來的大風降溫影響,不利于旅游出行,建議相關部門提示公眾關注天氣預報,及時調整出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