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截至目前,中國涉外律師已發展到1.2萬人,外籍仲裁員3400余人;律所在3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207家境外分支機構;仲裁機構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設立了10余家分支機構或庭審中心……
11月21日,第七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在重慶開幕。圖為論壇開幕式現場。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由中國法學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東盟法治論壇21日在重慶舉行。中國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明征在會上發言時介紹上述情況。
據知,為發揮涉外法治建設在服務高水平開放、護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司法部門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例如推動法律服務跨境協作,培育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和律師事務所,組建“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盟。
司法部門還開展涉外律師和國際仲裁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項目,實行“訂單式”培養并強化實務訓練,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儲備更多法治人才,提供智力支撐。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在發言時說,中國律師隊伍在跨境投資、知識產權、金融貿易、爭議解決等全領域,為東盟企業在華投資、中國企業東南亞設廠等提供全過程法律服務,辦理跨境案件數千件。
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加強中國-東盟區域法治合作,對于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
“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獨奏,而是雙向奔赴的合唱。當前,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為中國與東盟律師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高子程說,將引導律師積極參與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合作、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等重點領域法律服務。
為更好服務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持續提升法律和司法行政領域合作質效,李明征表示,建議深化政府立法交流,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執法司法合作,維護安全與秩序;提升法律服務水平,保障合作項目;加強法治人才培養,夯實合作根基。
“鼓勵和支持雙方法律服務機構、律師、仲裁員等加強交流互訪,共建法律服務網絡,為各方重大項目、經貿活動和公民企業往來,提供全流程、跨法域的爭端解決服務。”李明征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