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通訊員 周燁明 記者 方由朝)“以往咱們村民辦事要跑好多路,找機關、看人臉。今年開春以來,縣上、鎮里的包扶干部家家戶戶地跑,上門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又回來了!”說到當前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柞水縣營盤鎮秦豐村農民徐熙南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為了回應群眾反映強烈的貧困問題,以及黨員干部不深入基層、不辦實事等問題,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力抓手,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面對2020年前要“啃下”遍布在全市溝溝岔岔的64萬貧困人口這塊“硬骨頭”,確定了1031個重點貧困村和14萬貧困戶,作為“部門包村、干部包戶,促村域經濟發展、貧困戶脫貧,促干部作風轉變、能力提升”的“雙包雙促”扶貧攻堅對象,以產業扶貧、技能扶貧、政策扶貧、信心扶貧、信息扶貧為重點,扎實幫扶他們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市上除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統籌負責全市“雙包雙促”工作外,還組建了由7名廳級領導任團長的“雙包雙促”扶貧攻堅行動工作團,全力開展包扶工作。按照一個部門包扶一個低收入貧困村,每名廳級、處級、科級、一般干部分別包扶5戶、3戶、2戶、1戶貧困戶的標準,要求不脫貧不脫鉤,不拔“窮根”不收兵,實現了機關干部與基層群眾的“剛性”聯系、無縫對接。各縣區、各參扶部門迅速行動,成立工作機構,落實包抓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年度扶貧目標如期完成。商州區三岔河鎮黃魚溝村支書張寶林高興地說:“幫扶干部來了以后,幫助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送來了果園急需的有機肥,還請專家搞培訓,村民們看到了‘甩掉窮帽子、發家致富’的希望。”
為了夯實包扶責任,推動工作落實,市上將“雙包雙促”納入部門、單位和干部職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各縣(區)、各部門把人力、資金也都集中到與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陜南移民搬遷相結合上來,全面加快全市“雙包雙促”工作的進度。在商南縣過風樓鎮梭子棚村,記者看到該村至水溝鎮太白村的2.6公里斷頭路正在加緊修筑,施工現場上機器轟鳴,村民們頂著驕陽干得熱火朝天。正在卸載砂石的村支書高永學,滿臉喜悅地說:“今年上面的扶貧方式變了,縣人社局和我們村結成包扶對子,實打實地為村上辦實事,為貧困群眾做好事。”
目前,全市已組織964個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36249名干部職工,對964個重點貧困村、7.4萬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各幫扶部門、干部職工全面制定了包村、包戶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包扶計劃,以及要達到的目標任務;發放包村、包戶《工作手冊》3.7萬冊,填寫懸掛包戶扶貧明白卡7萬多張,實施精準扶貧。全市累計落實上報幫扶項目2516個,其中,產業發展項目964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80個、社會事業項目441個、民居環境整治項目189個、基層組織建設項目142個,計劃投入幫扶資金l.59億元。現已啟動實施幫扶項目525個,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870萬元。“雙包雙促”使黨員干部在下基層、接地氣中轉變了作風,讓廣大貧困群眾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