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現象,百米出租車相關負責人解釋,電召費提高后,很多乘客為省去5元錢,在等車期間看到有空車就會上車。而目前對爽約乘客拉入“黑名單”的規定執行力相對較差。
焦點4:司機收入
據市發改委介紹出租車司機收入多年未漲,行業吸引力下降。政府希望通過增加司機收入,提高服務質量,同時要求,增收部分全部歸司機。調價后,不少司機稱收入增多。
雙班司機一月多賺千元
亞歐出租車的司機劉師傅不喜歡“掃街”,他更偏愛拉機場的客人。“機場活兒都在15公里以上,增加收入明顯。”李師傅說,他之前拉一單機場活兒基本在七八十元以上,調價后,100元以下的活兒就很少了。
劉師傅告訴記者,他加入了一個司機自發成立的車隊,團隊里積累了一批固定的機場熟客,“只要有熟客叫單,團隊保證100%把單安排出去,這樣熟客就越積越多了。”他說,這是他們經過多年經營才慢慢摸索出來的經驗。
劉師傅是單班司機,每天的勞動強度在14個小時以上,平均每天多賺近100元,每個月增收近2000元。
銀建的雙班司機張師傅的收入漲了約四分之一。調價前,他早上4點多出門,下午3、4點交車,收入大概500多元。刨去中午飯錢和修車錢,每天純收入在100-150元之間,月收入為4000元上下。
調價后,一般過中午,他的收入就已經達到400元,可以支付當天的油錢和份兒錢。用張師傅的話說,已完成了當天任務量,剩下都是賺的。張師傅說,這個月他基本每天都能拉出600元,月凈收入提高到5000元。
記者從多家出租車公司了解到,雖然調價首月司機收入以及工作量的總數據尚未進行精確的統計,但很多司機都表示收入有所增加。
司機擔心公司趁機揩油
司機的收入增加了,令他們擔憂的是一些出租車公司想趁機揩油,趁車輛更新之際增加車輛承包金。
按照交通委的要求,出租車企業應定期公布出租車承包金標準,但很多司機表示,從來沒看到公司公布承包金標準。
更換車輛續簽合同時,公司直接通知司機承包金已經上漲,如果司機嫌價格高,還可以討價還價。
“小公司不比大公司正規,各項收費都不明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司機告訴記者,一個月后,他所開的車就要報廢,再續簽合同時,新車的份兒錢就要增長,凈份兒錢達到4200多元,加上保險費、維修費等費用,遠遠超過交通委規定的上限5175元。他告訴記者,在他開出租的8年當中,每次更換新車都要增加份兒錢,這次也一樣。
據了解,今年,政府部門準備聘請第三方對出租車企業的承包金標準進行定期評估,要求將企業利潤控制在2%-3%。司機們希望政府能盡快落實這項工作,把維修費、保險費、保養費等費用進行明確,讓他們的份兒錢能交得明明白白。
焦點5:出行成本
交通委曾表示,疏散部分不急需用車的乘客也是此次調價的目的之一。漲錢后,對于經常打車的部分乘客來說,出行成本明顯增加。
車費見漲加入搖號大軍
市民楊女士,家住西長安街延長線八角游樂園地鐵站附近的小區,而她的工作單位在復興門金融街。過去幾年,楊女士總是打車上下班,按照每個月20個工作日計算,出租車調價前,她每月的交通成本大約是1600元。
此番出租車調價,她每日上下班出行增加20元左右,有時趕上大堵車或交通管制,車在路上動彈不得,打車費會一下從原來的40元飆升至60元,一個月算下來,她的出行成本已經提升到了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