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柞水農業產業園
掌中商洛訊(柯巖 邵鵬)近年來,我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的思路,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實施規劃引領、健全機制、集成技術、多元投入、培育模式、創新經營,推動現代農業園區蓬勃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帶動作用日益增強。目前,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110個,其中創建省級園區19個、認定市級園區34個、培育縣級園區57個。今年前三季度,農業園區實現產值14.46億元、利潤2.71億元,輻射帶動農民14萬人次,園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1.33萬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2%,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脫貧增收、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的主戰場。

試馬6000畝白茶基地

紅豆杉基地
堅持規劃引領,建設特色園區。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等文件,明確到2020年發展省市級園區100個,確立了“分級發展、梯次推進、做精縣級園區、做大市級園區、做強省級園區、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推進路徑,確保建成一個園區,引領一項產業,打造一個樣板,輻射一片區域,富裕一方百姓。目前,全市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面積28.8萬畝,占全市常用耕地總面積的14%。各類園區建成面積19.8萬畝,分別占總規劃面積、全市常用耕地總面積的69%、9%。從2011年起,我市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納入各縣區和農業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把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納入市級重點項目,由市級領導牽頭包抓,推進園區建設。

糧食儲備庫

瓦房口鎮金臺村花卉基地
集成技術體系,增強發展活力。我市組建技術專家團,指導農業園區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開發力度,推廣應用良種良方、增產增效技術和模式,實施農業機械化作業工程,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推廣應用現代種、養、儲藏等新機械、新設施,全面提高農業園區科技含量、裝備水平和作業效率。開展科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步伐,建立與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良種繁育中心,園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加快科技轉化和應用,注重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和應用。太陽能光伏農業、荷蘭香水百合、肉雞熟食品、魔芋仿生食品加工等高科技、高收益項目相繼落戶園區。累計引進新品種406個、新技術227項,園區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搖籃和實訓基地,全市培育職業農民1994人。

香菇種植

富水海鑫香菇生產加工基地
拓展投入渠道,增強發展后勁。市政府設立了2000萬元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對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扶持50萬元,對提質增效園區獎補30萬元。設立擔保基金,落實市信貸擔保公司為園區提供反擔保,由郵儲銀行按1:5放大比例提供貸款。鼓勵農民返鄉創業,引導投資園區建設。園區入駐龍頭企業5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2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主體投入園區資金占園區總投資的91%。全市農業園區建設投入33.7億元,其中財政投入2.88億元,撬動企業、工商、金融等社會資本注入30.8億元。

丹鳳磨石溝美麗鄉村--歡樂農場

鎮安油用牡丹產業園
培育循環模式,促進三產融合。我市堅持生態循環理念,統籌資源環境承載,引導園區發展種養結合農業,推進綜合開發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節本降耗、產業互動、循環利用、生態保護、效益提升”發展道路。全市農業園區從事種植業類、畜禽養殖類、綜合類等主導產業開發數量分別達到63個、27個、20個,覆蓋了從種養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條。商州佳騫、丹鳳民樂等一批園區采用“畜、沼、菜、果、加、游”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交融循環、效益疊加互補、資源循環利用、生態均衡優化,成為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建設的典型縮影。山陽漫川關等園區建成集種植、養殖、生產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園區,拓展了農業功能,豐富了農業業態,滿足了不同人群消費休閑需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山陽無公害九眼蓮基地
創新運行機制,推進有序發展。圍繞特色產業開發,園區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為主體,我市以土地流轉為紐帶,實施“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推動分散農戶生產逐步走上標準化、集約化、規?;a業化、商品化的發展之路。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和流轉合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加速園區土地流轉,全市園區已流轉土地10.4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59%,為現代農業園區集約化、規?;?、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引導園區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強化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園區綜合效益,園區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