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綜述
商洛日報 “活了這么大年紀,真是遇上了好年景,看病能報銷,生娃不掏錢,用上了便宜藥,還給我們這些老年人免費檢查身體……”提起新醫改帶來的實惠,商州區北寬坪鎮郭灣村七旬老人李榜朝喜上眉梢,贊不絕口。在商洛城鄉,像李大爺這樣切身享受醫改實惠的老百姓還有很多,這只是我市醫改成效的一個縮影。
“醫改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福祉,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要做貧困山區的醫改踐行者,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宏偉目標,深化改革、創新發展,使全市人民共享醫改成果,共建幸福商洛,齊奔小康生活!”這是市衛生局領導班子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自2009年開始,我市醫改全面啟動實施。5年間,商洛醫改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從探索起步到有序推進,從攻堅克難到揚帆前行,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成效。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行,公共衛生服務成效初顯,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穩步實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合療報銷”群眾暖心
2003年,鎮安被確定為國家試點縣,在全省率先啟動新農合制度,探索形成的“直通車”報銷、單病種定額付費模式在全國推廣;2007年,新農合制度在7縣區全面推開,解決了我市最大群體——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通過十年來的不懈努力,覆蓋城鄉、管理規范、手續便捷、運行順暢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有力緩解了群眾醫藥費用壓力,較好地滿足了群眾“看得起病”的需求,成為醫改5年群眾最歡迎、最認可、最暖心的惠民政策之一。2014年,新農合、城鎮居民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4.64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430元,各級財政補助350元,住院補償封頂線15萬元,分別在2008年的基礎上提高了340元、270元、13.5萬元。先后推行了門診診次總額預付、住院總額預付、單病種定額付費等新型支付方式改革,鎮安、洛南等5個縣區建成信息化網絡平臺,監管水平明顯提升。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22種疾病納入大病醫療保障,鎮安縣建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大病患者就醫負擔顯著減輕。2009至2013年,全市新農合累計受益1592.14萬人次,累計補償資金21.9億元,住院率由2008年的4.75%上升到2013年的12.71%,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助比例達到75.73%,鎮、村兩級門診統籌補助比例分別提高到65%和75%,參合群眾受益率達201.21%。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費用分擔作用日益明顯,農民群眾“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成為歷史,“大病治、小病養,沒病查體早預防”蔚然成風。
“看病方便”群眾舒心
“以前有個頭疼腦熱,得跑幾十里,現在好了,家門口就看病,最多到縣上,既方便又舒心!”在丹鳳縣巒莊鎮中南村,一位在衛生室打著點滴的老大媽激動地向市醫改調研組的工作人員訴說著并豎起了大拇指。2009年以來,市上千方百計引項目、爭資金,著力改善市、縣、鎮、村四級醫療機構辦醫條件。先后投入資金16.81億元完成衛生建設項目1907個,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了新建或改擴建。商州、洛南、丹鳳、鎮安、柞水縣區醫院住院大樓建成并投入使用,商南、山陽縣醫院遷建工程主體完工;鎮衛生院業務用房突破16.6萬平方米,“安居工程”溫馨宜居;創建省級規范化村衛生室2232個,全部實現診斷室、注射室、處置室、防保室、藥房“五室”分開。醫院等級評審活動規范開展,縣級7個綜合醫院、5個中醫醫院通過省級二級甲等評審。市、縣兩級醫院大力加強重點學科和優勢專科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新項目,大病和疑難危重癥的診治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工作取得新進展,“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覆蓋城鄉。規范實施二級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鎮衛生院項目,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小傷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急危重癥不出市縣”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群眾“看病難”矛盾逐步緩解,人民群眾既“方便看病”又“看得好病”的心愿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