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環境保護局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新產品”的循環發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使商洛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得到有效統一。截至2013年,我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別削減2015噸、3303噸,二氧化硫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污染減排任務。2011年來,丹江、洛河、金錢河等省控斷面水質達到水功能區標準,市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的天數達到350天以上。
我市加強結構減排,堅決淘汰關閉冶金、水泥、磚瓦、皂素等行業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產能生產線,以污染減排倒逼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加快工程減排,充分發揮6縣污水廠的減排效益,開展水泥、化工、生物制品、畜禽養殖等行業的污染治理;完成并完善覆蓋市、縣區、重點企業三位一體的在線監測平臺體系建設,確保重點企業達標排放,保護好商洛的青山綠水。
市環保局開展全市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以大氣、廢水污染防治、涉重企業回頭看、醫藥制造和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為重點,對全市重點企業、10個飲用水源地和9個工業園區進行專項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全市通報并實施掛牌督辦環境、立案處罰、責令限期整改。對商州、洛南、鎮安3個國家重金屬重點防控區的環境進行監管,開展全市飲用水源地、丹江地表水重金屬環境質量監測,全市重金屬環境質量全部達標。加強煙煤禁燒執法檢查,目前全市220余臺鍋爐已有56臺使用潔凈能源,118臺使用無煙煤,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持續推進柞水縣小嶺工業區、山陽縣中村釩業小區、洛南縣黃龍鉬礦區環境綜合治理,制定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方案,落實責任。小嶺工業區籌集資金9500萬元開展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工業粉塵、工業廢水、揚塵、地表水等進行整治,地表水、空氣質量分別達到了環境質量要求;陜西鋅業有限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建設10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對現有供、排水管網進行改造,降低新鮮水用量,有效控制了廢水中重金屬對丹江水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