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鞏琳璐)近年來,洛南縣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要求,以城關街道為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成功開展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洛南模式”,有效提升了特困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洛南縣民政局聯合第三方服務企業,對城關街道28個村(社區)的102名分散特困人員提供了為期8個月的專業化照料服務。通過精準摸底、統一標準、規范流程、智慧賦能等一系列舉措,切實解決了山區特困人員照護難題。
在具體實施中,洛南縣突出“精準”二字,制定統一摸底表格,組織鎮村及企業人員入戶采集信息,從自理能力、監護責任、服務需求等方面開展綜合評估,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同時,建立“五統一”服務標準體系,明確8大類38項服務內容,按自理等級分類確定服務標準,并通過統一標識、規范著裝、持證上崗、智能裝備應用等,實現服務流程標準化、人員管理專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創新實施“三階九步”服務流程,從需求評估、服務實施到質量管控,全部實現閉環管理。依托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一鍵派單、實時跟蹤、在線評價”,緊急醫療求助響應率達到100%。此外,還通過組建專業團隊、與醫療機構建立“綠色通道”、聯動社會組織參與等方式,織密照護服務網,有效破解山區服務資源分散難題。
此次試點工作中,第三方專業護理人員的介入,徹底改變了以往因照護人年齡偏大、技能不足導致的服務質量不高問題。服務內容從簡單助急清潔擴展到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助餐服務等38個細項,特困人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這一模式也獲得了民政系統、基層干部和群眾的高度認可,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