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創辦講習所深化“黨員+”融合教育提升基層組織力
韓甲文 索文锳 董一樊 陳丹婭
建黨之初,農民講習所是我黨組織和發動群眾、培養革命干部的重要載體。如今,基層講習所更是傳遞黨的政策、凝聚人心、激發動力的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十九大代表團討論時指出,黨的根基在基層,一定要抓好基層黨建,在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要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今年以來,柞水縣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開展“黨旗引領脫貧路”黨建主題活動,全面開辦講習所,創新“343”黨員教育機制,深入開展“黨員+”融合教育,實施基層講習所全覆蓋,第一時間將黨的聲音、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等傳遞到千家萬戶,使其深入人心,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打牢了群眾基礎,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實現講習所全覆蓋 走活七大領域“一盤棋”
“從今年3月開始,我們學校已經開展8次講習活動了,基本上每月是兩次。我們將這種方式延伸至各年級組,把室內講、室外講結合起來,讓老師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的思想有了新的動力,更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有助于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柞水縣城區二中黨支部書記孟曉濤介紹,講習活動的開展讓黨的聲音傳遞到學生家庭中去,而且因地制宜,開展互動,老師講經驗,學生講方法,豐富了學校活動載體。
柞水地處秦嶺南麓,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地區,群眾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為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柞水縣以講習所為載體,深化“黨員+”融合教育,積極探索出以黨員教育引領全民教育,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新路徑。目前,全縣已創辦固定講習所274個、流動講習所109個,涉及農村、社區、機關、學校醫院、國有企業、非公和社會組織七大領域。
柞水縣針對基層不同群體實際,分領域分類別開辦基層講習所,分層次分責任落實講習主題。在農村,圍繞“村民會自治、公民真守法、全民奔小康”目標,在9個鎮辦建立65個“新農民講習所”;在社區,以“社區大講堂、網格化管理、文明社區創建”為載體,創辦16個“居民講習所”;在縣直機關,以“機關講壇、雙聯雙促、文明單位創建”為載體,建立79個“機關講習所”;在國有企業,以“國企紅色講壇、六微黨建、‘四強四優’創建”為載體,建立16個“國企講習所”;在非公企業,以“非公書記講壇、雙聯雙帶、‘雙強六好’創建”為載體,建立55個“非公企業講習所”;在社會組織,以“黨員講壇、三個服務、‘五星黨員’創建”為載體,建立18個“社會組織講習所”;同時還在學校和公立醫院建立25個“學校和醫院講習所”。
“講習所是基層黨建的一種創新,宣講是手段,落實才是目的。”柞水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大志介紹,為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在柞水大地上,譜寫新時代柞水發展新篇章,縣上堅持“統籌推進、全域開花”的思路,對七大領域分類開展講習活動,形成“黨員、群眾、職工在哪里,講習所就辦到哪里,講習就講到哪里”的全覆蓋格局,讓全縣上上下下都能聽到黨的聲音,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深化“黨員+”融合教育 擰緊脫貧攻堅“一股繩”
為深化“黨員+”融合教育,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聚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探索創建符合時代特色的“講習所”,使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社會各類群體,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聲音,就有黨員作用發揮,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結合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整合各個黨建領域已有陣地資源,注重講習陣地規范化、講習隊伍專業化、講習內容清單化、講習形式多元化、督查指導常態化,利用現有辦公活動場所、黨群服務中心、黨員遠教站點等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全縣所有講習所都有固定場所、有統一標牌、有便捷網絡平臺、有規范的宣講“菜單”、有穩定的宣講隊伍、有科學的管理制度、有明確的經費保障。
同時,柞水按照“群眾缺什么,講習所補什么”的原則,積極搭建講習平臺,匯聚社會各界力量,整合吸納專家學者、黨員干部、鄉賢能人、脫貧典型、“四支隊伍”、土專家等168人擔任講習員,聚焦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找準與群眾的“共鳴點”,采取固定講授與群眾隨機“點單”相結合,通過“干部講政策、學者講理論、能人講經驗”,走進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醫院、田間地頭,用方言、民族語、曲子、山歌等形式,深入基層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產業發展、法律維權、實用技術、健康醫療、金融知識等內容,給群眾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支持,激發干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內生動力和發展信心。
脫貧攻堅,需要有一支過硬的干部隊伍。柞水縣扶貧局結合黨員活動陣地建設,配置專用設備,創建機關講習所,采取邀請專家學者輔導講、行業部門干部專題講、挑選業務骨干重點講的方式,將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和脫貧攻堅任務形勢、扶貧政策、法律法規、作風建設、工作實務、干部能力素質提升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機關講習所這一平臺進行傳達、宣講、培訓。同時通過“領導示范、股(室)長帶頭、全員參講”的辦法,把單位干部職工培養成講習員,根據工作需要,定期將機關干部下派到鎮村宣講,切實發揮好講習所“講學結合、以講促工”的功能,達到了“人人都是講習員、人人都是政策通”的目的。
此外,柞水把講習活動與全民思想文化建設、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等緊密結合,定期對講習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作為黨建考核平時成績的重要參照。通過講習所講政治、講法治、講美德、講技能,全縣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進一步統一,法治氛圍逐漸濃厚,群眾精神面貌進一步轉變,黨建引領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講習所開辦以來,有效促進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推動了全縣“一主兩優”產業的蓬勃發展。全縣287個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力不斷增強,基層組織力有了明顯提升。
聚焦基層組織力 搭建黨群融合“一座橋”
近年來,國家級美麗鄉村營盤鎮朱家灣村旅游業發展很快,為了讓村里的貧困戶早日搭上旅游業發展的快車道,擺脫貧困,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朱家灣村第一個帶頭創建了農家樂協會講習所。有著15年黨齡,曾榮獲“中國好人”“市級三八紅旗手”稱號的李春花主動擔任講習所授課老師。她用自己創業故事為引子,創業經驗為內容,以農家樂廚藝與經營為主題,通過講習所的平臺帶動20多家貧困戶辦起了農家樂,有了穩定收入。朱家灣村支部書記胡平志介紹,新農民講習所“土洋結合”,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農民生活相結合,將基層致富典型和道德模范等農民請到講習所來,有土氣、接地氣。“新農民講習所讓農民講給農民聽、農民做給農民看、農民帶著農民變,深受我們黨員和群眾的歡迎。”胡平志感慨地說。
柞水縣干佑街辦馬房子村,充分整合各項資源,在村里搭建講習廣場、講習大院、講習課堂、講習基地四大講習陣地,通過講習致富經驗激發黨員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16次講習活動,通過黨員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針對講、農民貧困戶親身講,讓大家學習了黨的好政策、經營的好技術、脫貧的好門道,讓大家明白了幸福是要靠自己奮斗出來的。村支書張永有介紹,講習所的開展提高了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了黨員干部模范先鋒作用,提升了村子文明指數,從短短的幾個月來看就帶動了19戶59人脫貧,大部分人靠思想的轉變、政策的深入了解、技術的一對一授課走上了脫貧的道路,推動了脫貧工作的進展。
“用身邊事教身邊人,讓身邊人成為新市民,通過講習所和五聯五創建結合,社區居民的素質提高了,法律意識增強了,特別是講習所里的建言獻策平臺對社區工作有了更好的推進,老黨員發揮余熱,新黨員加強學習,新舊思想的碰撞,就找到了社區發展的方向。”說起講習活動的開展,柞水縣干佑街辦仁和社區黨委書記車秀梅頭頭是道、連連點贊。
據了解,在柞水講習所既講國家大事,又講身邊小事,但不管講什么,都是講述群眾發展需要的事。而且,柞水堅持把“講習所”作為加強政治建設、服務中心大局的重要陣地,小嶺鎮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基層組織在行動”專題講習5場次,清除“五廢五堆”,實現村莊“五化”環境;縣市監局以“安全衛士我爭當”為主題,開展講習6場次,激發干部工作熱情;縣公路段黨支部圍繞“四個指數”開展講習活動,積極創建美麗干線、平安保暢、黨員示范公路;縣煙草局通過解讀黨的十九大、行業市場化取向改革等內容,強化責任擔當,展示黨員先鋒形象;城區一幼黨支部以“三學四講五提升”為載體,開展專題講習活動12場次,提高教師隊伍政治素養;牛背梁生態開發有限公司,以開展“技能比武”“百日pk”等體驗式、服務型、接地氣的講習,激發員工干事動力,今年被評為“全省五星級非公企業黨組織”。柞水縣通過講習活動的開展,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不斷增強,黨員干部政治能力不斷提高,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了廣大群眾。
夯實群眾思想根基 扛起鄉村振興“一面旗”
“農民講習所用百姓語言解讀黨的政策,宣講農民發家致富經驗和群眾用得著的實用技術,把黨的好聲音送到千家萬戶,是凝聚黨心民心、帶領農民致富的大課堂,是一所農村黨校,農民‘夜校’。”這是下梁鎮黨委書記王治安同志評價農村講習所的肺腑之言。
西川村創建講習所以來,村黨支部以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為目標,圍繞“四個戰略、六個精準、八個一批”,充分調動村民脫貧攻堅積極性,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緊貼農村實際,緊扣群眾需求,注重特色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致富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培訓,讓“講”成為風景線,讓“習”成為自覺性,幫助“貧困村”找準“致富路”、“貧困戶”念好“致富經”,著力打造品牌講習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生動的事例,把群眾凝聚到黨組織周圍,讓新時代講習所常講常新,始終充滿吸引力,擴大講習所的社會影響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西川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之所以在全縣創建講習所并推動講習活動常態化,就是希望將講習所打造成為‘教育黨員的陣地、培訓干部的課堂、發動群眾的舞臺’。”柞水縣委書記陳璇介紹,如今事實證明,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全縣全面鋪開的講習所“講”出了干部群眾新動能、新氣象,“習”出了干部群眾新擔當、新作為。
目前,柞水縣七大領域創新建立講習所383個,開展講習活動6210場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生動的事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原汁原味地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給基層黨員和群眾,讓基層支部說話更響了,黨員的模范作用更強了,干部的作風更實了,市民的素質更高了,村民的致富動力更足了,貧困群眾的收入更多了。借助講習所平臺,柞水縣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升,為實現追趕超越、加快“三個柞水”建設步伐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