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蘇連云港9月20日電 題:強技術、拓市場 中小民企身段靈活忙“出海”
中新社記者 鄧敏 谷華
“當產品有足夠創造性時,客戶才會與我們保持穩固的合作關系。”江蘇羅曼羅蘭集團戶外新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南表示,“出海”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不斷加大研發力度。
“羅曼羅蘭”主做滑雪服、羽絨服、沖鋒衣面料,客戶主要在西歐和北美。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江南指著一塊97%都是生物基材料的布料說,“像這種功能性、科技性和時尚相結合的面料,很受海外客戶歡迎,起訂量高達2000碼(yard)。”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貿易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國的中小民企更加注重打造和鞏固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獨有特色。吳江明斯克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長明說,憑借“技術門檻+成本優勢”,公司的游艇防曬罩面料、醫療用尼龍布海外訂單不斷。今年1至7月,“明斯克”出口額同比增長逾190%。
在強化技術優勢的同時,中小民企還著力于靈活布局多元市場。吳長明即表示,今年出口情況良好原因之一就在于新近開發了中東市場,“我們還將嘗試接觸非洲客戶,儲備更多業務資源”。
主打中高端絲綢產品的“龍泉禧里”幾年前就開始拓展中東市場。公司總監徐秋晨說,“中東國家天氣炎熱,對真絲接受度非常高。其中的沙特還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購買力也比較強,目前已占公司出口份額約四分之一。”
鹽城的中恒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僅以獲得美國、日本、德國等有效授權專利79件增強了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而且通過海外投資合作拓寬發展路徑。該公司跨境電商部部長仇樹華說,他們在柬埔寨投資的寵物食品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200多萬美元,另一家寵物用品公司的部分產線也已進入正常生產形成銷售。
圖為江蘇中恒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寵物用品。中新社記者 谷華 攝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持續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各種服務,解決企業出口難點痛點。
在常熟市綜合保稅區,記者遇到正使用“市采通”平臺將一批服裝發往菲律賓的勁義詞服飾商行老板陳躍。“以前發貨要先發到福建再拼柜,現在我就在這里組柜發貨,可以節省一個星期的時間。”
“市采通”是當地專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的業務平臺,商戶注冊、組貨拼箱、報檢通關、收匯結匯、免稅申報等環節可以“一站式”完成,有效提升了企業合規出口、合規收匯等業務的效率。
通過善用政府幫扶舉措,強化技術攻關、優化整合供應鏈等,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進一步增強了生產經營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今年前8個月,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7.4%,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1%,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