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月14日電 (梁欽卿)1月6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行動計劃進行詳細解讀。
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陶曉鋒介紹,行動計劃聚焦高端醫療設備、高值醫用耗材、高效體外診斷和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整體目標是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和拳頭產品,重慶市智慧醫療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60%以上,2025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2027年產值將超過300億元。
具體發展目標有3個方面:一是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領軍企業達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5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00家,10億元級“大品種”達10個,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二是建成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創新綜合體5個、創新研發平臺100個、臨床試驗機構50個、中試驗證平臺5個,產業技術基礎體系基本完備;三是推動實施600個創新醫療器械應用示范項目,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力度持續增強。
行動計劃聚焦支持創新產品加速上市、落地生產和市場拓展,支持企業和平臺提升質量、做大規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3個方面,提出了11條政策。
比如在研發方面,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單項目最高支持1000萬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科衛聯合醫學科研項目最高支持800萬元;在審評審批方面,重慶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快工作速度,產品檢測時間比現在平均縮短15天至30天,第二類醫療器械審評時間平均縮短20天。
又如在金融支持方面,重慶市科學技術局設立2億元種子基金,推動相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重慶渝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設立市級智慧醫療裝備專項投資母基金,與集聚區、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根據項目情況參與子基金投資,打造100億元智慧醫療裝備產業基金群。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對企業融資、貸款和融資租賃等給予最高500萬元到1000萬元支持。
“2024年,重慶市衛生健康系統開展了醫療器械示范應用項目66個,醫工融合項目82個,科研成果轉化28個,轉化金額1.9億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潘建波表示,該部門已出臺政策,從臨床研究、人才隊伍、科研平臺、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多跨融合、經費保障等方面,全鏈條支撐智慧醫療裝備研發和應用推廣,下一步將全面落實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裝備產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