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災難以破壞性強、波及范圍大而植入西藏每一位干部群眾的記憶。而同樣應該被人們記住的,還有災難發生后,人們奮起抗災體現出眾志成城的意志。
5月3日,距離地震發生已經一周過去了,在日喀則市安置點內,已經陸陸續續住進了800多位從樟木鎮樟木村、幫村撤離的村民。從4月30日第一批災民住進該安置點,已經過去好幾天了,目前災民在吃、穿、住、醫方面還有沒有問題?后續保障情況如何呢?
關鍵詞:解憂
時間:上午9:40
場景:聶拉木縣副縣長扎西協調各部門安排4位新到的災民入住。
在安置現場,負責保障災民各項工作的聶拉木縣副縣長扎西介紹,地震發生后,抗擊這場災難的主旋律和核心任務是挽救人的生命。如今,樟木鎮災民撤離,現在在安置現場,為了保障災民的生活,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是:以人為本。
一排排帳篷排列在一塊平整好的土地上,帳篷四周的自來水管道、電線、排水溝等井然有序,開水供應點、警務站、公廁、防疫點、臨時醫療點、指揮中心等一應俱全,武警和解放軍官兵甚至在安置點設置了淋浴室。
“因為不斷有群眾搬到這個安置點,也不斷有群眾搬離這里,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日喀則市安置點主要安置的是樟木鎮樟木村、幫村的村民,大概是250余戶800人左右。”扎西介紹,該安置點目前有縣鎮兩級干部約50人,公安干警40余人,被分成物資保障、維穩安保、基層黨建、綜合協調、群眾思想工作五個小組,負責解決災民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扎西介紹,除了保證基本生活,他們群眾思想工作小組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介入群眾安撫工作,“畢竟這么大的災難,不少群眾財產損失非常大,有些老人不適應這里的氣候,想回去,我們的工作人員就入戶做安撫工作。”扎西說。
關鍵詞:保障
時間:下午3:00
場景:安置點食堂內,部隊官兵正在著手為群眾準備晚飯。
在安置點的另外一側,是部隊官兵為群眾搭建的5個安置點食堂。西藏軍區后勤部物資倉庫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在安置點儲備的主要是食用油、罐頭、面粉、大米等,總共有38噸。“物資管夠,安置點啥時候需要隨時調運就可以了。”工作人員介紹,物資方面絕對不存在短缺問題。
負責食堂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為災民們供餐,已經不是解決溫飽問題了,而是要考慮變著方法讓飯菜更營養可口。“在群眾搬進來之前,我們就準備好了食堂,前幾頓飯我們發現群眾不怎么吃辣,后期的菜品就少放辣椒,后來又有群眾反映想吃咖喱,我們就保證每餐都有一個咖喱菜,早餐我們要求要有雞蛋、粥、饅頭和小菜,而中飯和晚飯則要求至少五菜一湯。”該工作人員介紹。
受災群眾次仁卓瑪介紹,她入住到該安置點印象比較深的一些事情是,她帶著只有十個月大的孩子,第一晚沒有電,還沒等她反映,第二天便有電力部門的人上門安裝電燈;帳篷的地上開始沒有任何遮擋,容易起灰,對小孩子的呼吸道不好,沒想到也立即得到了解決。“因為撤離得急,鞋子、衣服都沒有多帶,晚上容易冷,工作人員也考慮到了,發了鞋子和大衣。通過這次地震,我們真實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祖國強大,我們就能幸福。”次仁卓瑪感慨道。(江飛波 盧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