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眸)“十三五”期間江西林業生態扶貧帶動118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中新網南昌12月30日電 (張瑩)30日,記者從江西生態扶貧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江西共安排25個貧困縣林業項目資金77億元,占全省總量的37%,有效帶動11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江西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林業用地面積1.61億畝,森林覆蓋率63.1%,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江西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小春介紹,該省多數貧困地區是林業重點縣,是重要森林資源保護區或生態脆弱區,林業行業在推進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和優質的資源稟賦。
“十三五”以來,江西省不斷創新林業生態扶貧政策舉措,加快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使貧困人口從生態保護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期間,江西抓好國土綠化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生態產業扶貧、林業科技扶貧、駐村定點幫扶。
在生態產業扶貧方面,江西結合森林資源特色,重點抓好油茶、竹類、香精香料、森林藥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觀利用六大林下經濟產業,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與貧困人口建立利益鏈接機制,累計帶動70萬貧困人口增收。
“我省的大多數貧困縣都位于生態紅線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位內。”黃小春稱,江西著重在生態保護修復、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造林補貼等工程項目資金安排上向貧困地區傾斜。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江西省累計安排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造林補貼等工程項目資金42億元,其中,安排25個貧困縣項目資金18億元,占全省總規模的42.8%,并將造林補助標準從200元/畝提高到500元/畝,共有33萬貧困人口從中受益。
黃小春表示,江西將充分發揮林業優勢,加快生態扶貧政策向長效穩定增收政策轉變、生態扶貧行動向綠色減貧行動轉變,著力推進生態產業提質增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