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6月18日電 (蔡敏婕 彭福祥 梁嘉韻)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18日在線上舉行。英國伯明翰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10家世界知名院校和國內14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的負責人與專家齊聚云端,聚焦全球醫院高質量發展熱點難點。
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美國哈佛醫學院教學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聯合舉辦。據介紹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是哈佛醫學院的主要教學醫院之一。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指出,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更好解決民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表示,新冠疫情給世界各國的醫療系統和社會秩序造成了很大沖擊,與此同時,大量的臨床研究推進醫學的前沿發展,在臨床治療、科技創新方面帶來了新的突破,也給醫院管理模式創新提出了新的挑戰。國內外同行需要更多的合作、交流與理解。
“這次在新冠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告訴我們,實際上世界范圍內的應急體系和防控能力建設,還有前沿的醫療科創能力,都不能應對類似新冠疫情這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沖擊。此外,醫療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同質性亦未得到滿足。”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認為,這是全球公共衛生乃至人類健康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問題,不能靠單方力量能夠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間應該有責任和義務共同應對全球人類健康的挑戰。”肖海鵬稱,希望通過國際合作的力量,尋求找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方案,共同面對上述提及的挑戰。
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代表著國家醫療技術的先進水平和技術前沿,也是引領全國提升整體醫療水平的重要力量。在肖海鵬看來,國家醫學中心須具備“6+1”特質:一是疑難重癥診治和應對重大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中心;二是醫學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三是醫學拔尖領軍人才培養中心;四是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等。基于六大中心功能,國家醫學中心將在人民健康事業上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