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1日電(藍伊旎 蘭劍)據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杭州分中心(以下簡稱“杭州保護中心”)21日消息,2月中旬工作人員監測到多個知名化妝品商標在某東南亞國家遭遇搶注事件。對此,杭州保護中心發布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監測結果并提出建議對策。
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供圖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化妝品品牌開始積極開拓全球市場,然而海外商標搶注等問題阻礙了國貨品牌的“出海”進程。
據了解,此次搶注事件中出現了一些升級“套路”。例如,搶注方通過兩家疑似關聯公司先后進行商標搶注和轉讓,企圖迷惑維權企業,掩蓋其惡意行為。再如,搶注方針對多個中國化妝品知名商標展開系統性的“批量搶注”,形成了有組織的產業鏈,嚴重侵害中國品牌的合法權益。
搶注方還通過“續注”規避風險,在2017年首次搶注后,又分別于2023年和2024年遞交不同樣式的相同商標,企圖延長商標保護期,防止企業通過“不使用撤銷”機制維權。
據悉,一般情況下,針對惡意搶注,企業可以依據“惡意”理由提起無效申請,對于長期未使用的搶注商標,可提起“不使用撤銷”申請。然而,被侵權企業海外維權仍面臨諸多挑戰。
根據上述東南亞國家商標法,商標無效申請必須在注冊后5年內提起(惡意搶注除外),時間較為緊迫,且要證明對方“主觀惡意”需提供充分證據。同時,該國去年將“不使用撤銷期”從3年延長至5年,使得我國企業維權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若要提起商標無效申請,企業需要提供合同、銷售單據、廣告記錄,與搶注人存在業務往來關系的證明等完整證據鏈,以此證明商標知名度以及搶注方的惡意行為。”杭州保護中心維權與協同保護部(海外維權指導部)工作人員表示。
他補充,若選擇申請“不使用撤銷”,申請人(原告方)不僅要進行網絡調查,還要在上述東南亞國家的五個主要城市或島嶼進行實地調查并辦理公認證,證據材料不符要求可能導致敗訴。兩種維權方式都需通過司法程序提起訴訟,維權門檻和成本較高。
面對復雜局面,企業該如何筑牢海外知識產權防線?
杭州保護中心維權與協同保護部(海外維權指導部)建議,企業應在目標市場提前注冊商標,將核心類別及衍生類別都納入保護范圍,不給搶注者可乘之機。同時,應委托專業機構定期監測海外商標動態,以便及時應對搶注行為。
在日常經營中,企業應留存好商標使用證據,妥善保存銷售單據、廣告合同、報關單等,并做好媒體報道、市場調研報告等公開信息的存檔,以便為維權提供證據支持。此外,要時刻關注目標國法律變化,可通過委托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高海外維權成功率。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杭州將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杭州分中心、海外知識產權公益服務網點建設。
據悉,接下去杭州將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環境研究,實施重點貿易國家知識產權海外糾紛預警監測,引導保險機構開展海外侵權責任險等業務,還將指導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和出口產品知識產權合規自檢,探索數據知識產權跨境流通機制,推動專利國際運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