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銀川2月22日電 (記者 于晶)記者22日從2025年蘇峪口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論證活動中獲悉,蘇峪口瓷窯址發現中國最早的“高石英瓷”,將瓷胎“二次配方”從元代提前至西夏。
蘇峪口瓷窯址位于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內。2017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調查時首次發現該窯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
蘇峪口瓷窯址是西夏燒造白瓷的重要窯場,也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西夏瓷窯址,瓷窯址首次揭示出宋元時期單個完整窯場的規模、構成及工藝流程,對于中國同一時期窯場的重建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揭露了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制瓷作坊包括瓷土與石英加工、拉坯、修坯、上釉、燒成等完整的遺跡,其中石英加工作坊、晾曬烘干作坊、石英煅燒的窯爐均為在窯址區首次發現,可以構建更完整的制瓷工藝流程。
蘇峪口瓷窯址考古發掘項目執行領隊柴平平告訴記者,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窯業資源組合。在窯址區同時發現瓷土礦、石灰礦、煤礦與水源等資源,這在中國陶瓷考古史上尚屬首次。同時,發現了獨特而高超的窯業技術,將中國瓷胎“二次配方”技術從元代提前到西夏。這是兩宋時期全國窯場中的首次發現。此外,在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還找到了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鄭建明說,蘇峪口瓷窯址的發現,為研究西夏與兩宋時期各政權之間的文化交往融合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通過對瓷器的研究,可以窺探到當時不同民族政權之間文化交流的脈絡,以及各民族在文化認同上的共通之處,這對于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