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赤峰2月28日電 (奧藍 史子龍)28日,記者從赤峰市委宣傳部獲悉,落戶赤峰市的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興安嶺地區重大地質事件與錫多金屬成礦”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當日在北京召開。據了解,這也意味著赤峰市2025年找礦突破行動正式拉開帷幕。
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國家面向深地國際科學前沿、立足國內能源資源安全保障作出的前瞻性部署。“大興安嶺地區重大地質事件與錫多金屬成礦”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基于大興安嶺地區優越的成礦條件和巨大的錫礦潛力部署實施的。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和巨大的資源潛力,現已發現礦種86個、礦床1600余處,是國內重要的貴金屬和有色金屬基地之一,被學界譽為“第二個南嶺”、被業界命名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
項目作為“央—地—企”聯合示范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牽頭、12家科研院所、7家礦山企業和赤峰市政府共同實施,主要在赤峰市北部開展,順利完成后將提供多處錫礦產地,預計增加錫資源量10萬噸。
圖為會議現場。張英男 攝當日論證會會期1天,共邀請近30位院士、學者參加。大家一致表示,赤峰市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樣,礦業基礎扎實,政策優勢突出,在推動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成礦規律研究、礦產資源勘查、礦業開發結構和管理機制優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尤為顯著。
專項啟動也被看作是赤峰市2025年找礦突破行動的“發令槍”。今年年初,赤峰市八屆八次全會啟動實施“十大行動”,其中之一就是找礦突破行動。目前,當地2025年地質找礦工作已全面鋪開,已有多家單位進駐野外施工現場、自有探礦權項目等開展勘查工作。
據了解,2025年,赤峰市國家及自治區地勘基金項目、礦山企業勘查項目預計投入勘查資金超8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