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徐婧)琉璃河遺址考古新成果28日發布。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琉璃河遺址新發現的外城墻和外城壕,突破了以往對西周封國城市復雜性的傳統認知,墓葬測年工作則為北京3070年的建城史提供了科學依據。
琉璃河遺址被譽為“北京城之源”,被學界公認為西周燕國都城和始封地,是北京地區考古發現最早的城市遺跡。自2019年重啟考古發掘工作以來,琉璃河遺址在勘探和發掘方面取得諸多重要收獲。
琉璃河遺址考古新成果專家評議會27日至28日在北京舉辦。在28日舉行的成果匯報環節,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吳小紅介紹,本次測年工作得出出土“太保墉燕”銘文銅器的墓葬M1902,形成年代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10年,為北京3070年的建城史提供了科學依據。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現場負責人王晶說,琉璃河遺址新發現外城墻和外城壕,明確存在內外城的兩重城垣結構,城址規模擴大至百萬平方米以上,突破了以往對西周封國城市復雜性的傳統認知。內城新發現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面積超過2300平方米,其與大型夯土井的組合,是其他遺址所未見。
此外,琉璃河遺址內城新發現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水井,或為探索城市分區提供線索;新發掘的墓葬包括貴族墓和平民墓,平民墓地首次在城北方向發現,部分葬式和隨葬品顯示商文化影響。
據悉,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房山區將進一步開展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深入研究遺址突出普遍價值,持續推進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力爭將琉璃河遺址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