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宜昌2月28日電 題:黃艷代表:欣將此生付江河
中新網記者 郭曉瑩
過了“知天命”的年齡,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湖北省委會副主委黃艷有了新身份。去年7月,黃艷出任三峽大學校長。她調侃說自己身體里住著“兩個工程師”,一個水利工程師,心系廣闊江河;一個靈魂工程師,培育有用人才。
2月27日,連續出差數日的黃艷還沒來得及休整,又帶領團隊匆匆趕往丹江口水庫,就水源地保護議題展開調研。
2月28日,黃艷(中)與項目團隊在丹江口水庫現場調研。任強 攝今年年初,由黃艷牽頭申報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智能監測與系統防控”項目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黃艷團隊與11家單位合作,深入研究污染形成機制,力爭在農業、水利和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取得跨學科的技術突破成果。
黃艷說,流域綜合治理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實現跨行業合作,多學科交叉,“通俗來說就是搞農業的要下水,搞水利的要上岸?!?/p>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黃艷連續多年圍繞長江、漢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建言獻策。今年全國兩會,她的建議涉及丹江口水庫水源保護、三峽后續工作、蓄滯洪區建設與發展等,每條建議都帶著“長江”的氣息。
2月27日,黃艷主持召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智能監測與系統防控”項目現場調研座談會。肖金克 攝黃艷說自己是“長情”的人,對于“水”的興趣和研究貫穿了學業和事業。20世紀80年代,一部《大西洋底來的人》火遍中國,其展現的自然與科技的力量令黃艷深受觸動,也讓她對“水”產生了極大興趣。高考填報志愿,她報考了河海大學,選擇了與“水”相關的專業。
入職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后,她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長江流域綜合治理研究。她先后主持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方案編制、三峽和丹江口等重要水庫調度規程編制,主導研發了“流域水工程智慧調度平臺”,為長江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三峽第一張調令形成會商機制以來,黃艷連續十多年參加長江流域水雨情會商調度工作。2020年,長江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她堅守在一線,參與會商研判、科學指揮、精細調度,全力確保流域防洪安全。
如今,長江流域形成以三峽為核心,水庫、堤防、蓄滯洪區聯合應用的強大防洪工程體系?!吧胶訜o恙,大江安瀾,作為水利人,身在這個時代是無比幸運的。”黃艷說。
在她看來,長江保護與發展是一項需要“傳承”的事業,三峽大學校長這一身份讓她的專業和積淀有了新的發揮空間。她帶領師生走進水利工作一線,參與長江流域綜合治理;帶領教師團隊開展重點項目研發,參與編撰智慧水利系列教材,努力實現產學研用一體發展。
“對未來‘接棒’的新時代水利人,您最想對他們說什么?”記者問。
黃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我特別希望他們將來能夠建立起一個社會全員都能參與的,社會各方都能合作的流域治理與保護的工作模式,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實現水利強國的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