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盤活存量喚醒“沉睡的資產”,是推動資源高效利用的應有之義,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之舉,也將為中國經濟量增質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盤活存量是件好事。
經過多年投資建設,我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存量資產。其中,有一部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比如閑置的廠房、樓宇、物流倉庫、公交場站、文化體育場館、旅游景區等等。與此同時,不少區域和產業園區開發利用率已經很高,用地越發緊張,企業增資擴產面臨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對存量資產進行盤活,有利于破解生產要素供給瓶頸、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也有利于為產業升級開拓更大空間、為做優增量打開新的局面。
盤活存量也是件難事。
存量資源涉及面廣、種類龐雜、資產類型多。特別是那些低效、閑置資源,往往牽扯到效益不佳的經營主體,涉及復雜的權屬關系,處理起來并不容易。像湖南寧鄉為海信長沙智能制造基地協調用地的案例,就牽連到不少“陳年舊賬”和復雜的債務關系。處理成功,離不開經開區、自然資源、法院等部門的共同協調,以及當事企業的積極配合。有一個環節不順利,恐怕就得再費周章。
難度再大,也要直面。通過盤活存量喚醒“沉睡的資產”,是推動資源高效利用的應有之義,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之舉,也將為中國經濟量增質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盤活存量,起點是“盤”,需要政府部門理清頭緒、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存量資源的種類、規模、形態、權屬等,做到“心中有數”。制定分類標準、搭建系統平臺、摸排資源底數……去年,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組建盤活存量資產工作專班,如今,一張“存量資產圖”躍然眼前,密密麻麻標注著各類存量資產點位,一目了然、實時更新,為后續工作“各個擊破”創造了便利。“磨刀不誤砍柴工”,為做好盤活工作,各地有關部門要明確全面梳理本地區存量資產情況,匯總篩選出具備盤活條件的項目,建立臺賬、動態管理,打好有準備之仗。
盤活存量,落腳在“活”,關鍵是拓寬視野、打開思路,用市場化手段疏通堵點。比如,一些老舊廠房、閑置土地,雖然長期閑置,但仍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可通過升級改造、定位轉型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提高回報水平。又如,發行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將產業園區存量資產轉化為流動性更強的金融資產,由此可使園區獲得用于提升改造的流動資金。再如,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專項債、央行再貸款資金,用于收購和處置存量商品房,也可以盤活閑置房產資源。產權規范交易、并購重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化債轉股……總的看,盤活存量資產的方法和路徑有很多,關鍵是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選擇最為適合的那一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盤”清、搞“活”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也是有關地區和部門做好經濟工作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本領。期待更多地方通過盤活存量打開發展新空間,讓有限的資源產出更大的效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