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閑林街道辦事處發布情況通報稱,9月9日,涂某某(女)在進入閑林中路附近空地時,不慎接觸廢棄氫氟酸中毒,送醫后經搶救無效于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機關在接警后第一時間介入調查,生態環境部門已按規范完成現場無害化處置,街道正在全力推進善后處置工作。目前,事發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據9月16日《新京報》)。
一次再尋常不過的散步,竟會帶走一個鮮活的生命,對涂女士及其家人來說,這都是難以承受的飛來橫禍,令人痛心、唏噓。而致使涂女士殞命的,正是俗稱“化骨水”的氫氟酸,具有極強的腐蝕性,接觸皮膚可引起嚴重灼傷,導致深層組織損傷,嚴重時會危及生命。氫氟酸屬于危險化學品,常被應用于化工領域,普通人很少接觸,也鮮少了解,這也導致涂女士誤踩到氫氟酸時,她和家人難以及時辨識該物,輾轉多地就醫后,最終不幸身亡。
悲痛之余,我們必須追問:如此危險的氫氟酸為何會出現在市民散步的地方?到底哪一個環節出現了疏漏?如何進一步展開排查、堵漏糾偏?這些問題如不能搞清楚,潛在的危險如不能揪出來,只怕廣大市民難以安心散步,也許涂女士的悲劇還會再次上演。
長期以來,我國對危險化學品的管控不可謂不嚴格。有關部門出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治安管理辦法》《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等,對危險化學品全鏈條管理劃定了明確責任界限和行為紅線,也對不同種類的危險化學品制定了鑒別和分類標準。然而,即使制度框架已然清晰明了,涂女士的悲劇還是發生了。這說明徒法不足以自行,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決不能抱著“放一放”“緩一緩”的僥幸心理,必須責任到人、落到實處。
目前,在一些網絡平臺,花幾元錢就能輕易購買到危險化學品,但危險化學品的去向卻無人追查;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人、車、貨、路、環境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隨意丟棄的危險化學品,說不定何時就會讓無辜之人搭進生命……看似這些問題皆為細枝末節,實則管理的漏洞往往就隱藏在細微之處。
危險化學品如同“出籠猛獸”,即使是一丁點的隱患釀成相關事故,也必將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對危險化學品管理,有待有關部門在工作中進一步研究出臺精細化管理舉措,將預防的堤壩筑牢于事前,用規則的確定性去應對風險的不確定性,以最嚴格的標準完善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廢棄處理的各環節監管,必要時可借助大數據賦能管理,構建起全鏈條、無死角的監管體系。此外,針對群眾對危險化學品知曉率不高的問題,新聞媒體和有關行政部門要加強宣傳,讓更多人知道應急處置辦法,為救治贏得時間。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