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州9月28日電(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饒雨蒙)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浙江,土地資源向來緊張。一邊是愈發緊張的土地資源,一邊是發展的迫切需要,如今,浙江不少地方處于這種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如何破局?浙江長興以正在探索的閑置、低效用地“零地”招商給出了“制勝之計”。
近日,位于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金麥特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3條生產線、機器人組、控制器等基本調試完畢,部分正式投產。
今年4月1日才正式簽約落地,9月份就正式投產,這究竟是如何實現的?記者了解到,原來該公司并沒有新建廠房,而是使用了一家因經營不善把廠房抵押出去的公司的舊址。
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作人員解釋,當他們了解到該公司有意在長興投資時,主動提出通過租賃廠房的方式迅速解決了其廠房和土地問題。

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資源是最核心的要素保障,但是在開發區新開空間難度大,且每畝成本超100萬元。過去,從立項、征地、建設等審批手續的辦理,再到項目最后投產,有時候甚至要花一兩年時間。
作為長興經濟發展主陣地,土地資源日益成為制約開發區發展的瓶頸。一邊是大批土地在“沉睡”,另一邊,一些能拉動經濟的好項目卻“無地可用”。為了破解這對矛盾,今年以來長興開發區通過摸清家底,盤活存量用地,收回閑置、低效的土地和廠房,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當前,開發區已盤活閑置、低效土地超1000畝,廠房30多萬平米,迎來不少新項目落地,新增工業用地卻一直保持為零。
在長興開發區管委會項目服務分局,工作人員王豐琪打開一張開發區企業項目區位圖,一塊塊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被紅線圈出來。
位于開發區陳王路邊的一塊47畝的工地,之前的項目因資金鏈斷裂而爛尾,建筑鋼結構上早已銹跡斑斑。最近,這片土地上熱火朝天,工地上不斷傳來機器隆隆聲。
“雖然每一塊地收回都歷經艱難,但政府把工作做在前頭,大量‘死’地快速‘復活’了,原先的‘包袱’變成了資源。”長興縣國土資源局開發區分局局長張玉文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長興已盤活閑置、低效土地2070.52畝,得益于存量用地盤活、“零地招商”以及選商引資做足文章,共完成的項目數量71只,總投資超17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