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馮旭紅 董立婷
“盼了幾十年,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近日,已退休多年的趙曉榮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不動產權證時激動不已。
在丹鳳縣,一場針對“家屬樓”“辦證難”問題的攻堅戰,讓數千戶居民拿到了期盼多年的“紅本本”,這樣激動人心的場景近來在各個小區不斷上演。
這些俗稱“家屬樓”的職工集資房和經濟適用房多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因權屬來源、規劃許可、竣工驗收、稅費收繳等方面存在諸多歷史問題,長期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直接影響群眾在子女入學、資產流轉等方面的切身權益。今年,丹鳳縣將解決87個小區6290戶“家屬樓”辦證問題列為重點民生實事,創新工作方法,打通了辦證“最后一公里”。
面對數10年積累的問題,丹鳳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由縣紀委監委牽頭,督導各行業主管部門協同作戰。通過梳理信訪線索、調閱原始檔案、實地走訪摸排等方式,對全縣未辦理不動產權證的小區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問題清單。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室組地”聯動監督優勢,督促縣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稅務局等部門各司其職,協同發力。
針對這些“家屬樓”建設時間久遠、檔案資料不全、權屬來源復雜等難題,丹鳳縣采取“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思路和“一事一議、一案一策”原則,分區分類精準化解。在全覆蓋排查、分類梳理、制定措施的基礎上,縣政府下發首次登記通知,明確由縣住建局負責完成竣工驗收與安全評估,縣自然資源局開展規劃核實,進行土地來源調查、樓面地價更新報縣政府確認,縣稅務局牽頭轉移登記土地出讓金補繳辦理,破解了竣工驗收難、權屬確認難、稅費收繳等關鍵堵點。
在解決政策障礙的同時,丹鳳縣著力優化流程提升效能。縣自然資源局扎實推動實行“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等不動產登記服務舉措,根據地價更新成果報縣政府確定不同區域樓面地價。縣財政局、住建局、稅務局等部門協同推進土地出讓金評估補繳、交易登記和稅務“一窗受理”等工作,形成“并聯推進、閉環管理”機制。針對群眾反映“不懂政策、辦事不便”等問題,縣自然資源局在微信公眾號推出“依法登記保護權益”不動產登記宣傳專欄,通過手機短信發送不動產登記政策;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小區開展不動產登記宣講,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幫辦代辦,變“群眾跑腿”為“服務上門”。
“平常太忙,又不懂得怎么辦理,多虧工作人員上門講解、幫忙準備材料,現在拿著大紅本本既踏實又高興!”鳳麓小區的居民李宏說。
目前,全縣已完成“家屬樓”9個小區49棟3511戶的首次登記,其中1560戶已辦理轉移登記并順利領取不動產權證書。
一本產權證,連接著千家萬戶的安心與未來。丹鳳縣以“為民辦實事”為抓手,通過部門聯動、并聯審批,化解了歷史遺留問題,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告別“無證”時代,真正實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