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樹洼村種植的20多畝甘蔗迎來收獲季,預計每畝純收入超過1萬元。
本報通訊員雷鳴
“來,嘗一下!今年咱當地種的甘蔗和南方的一樣香甜哩!”11月3日清晨,在洛南縣四皓街道柳樹洼村生態農業示范園的甘蔗地邊,四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強對村民說。
甘蔗園里,柳樹洼村干部李樹宏攥著一根剛砍斷的黃皮甘蔗,麻利地切成小節,分給顧客品嘗,香甜的汁水順著甘蔗節直往下淌。村干部王利剛也在一旁忙碌著,將一根根新鮮的甘蔗切斷分給顧客。
隨著顧客逐漸增多,園區里的務工群眾也忙碌起來。這個占地20多畝的示范園里,目前有兩個甘蔗品種。眼下,名為“黃金果蔗”的品種已進入采收期。隨著甘蔗陸續成熟,前來觀光和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黃金果蔗已經熟透,這幾天開始采收,一天能賣出去二三百根,基本賣給了周邊群眾。”王利剛一邊利索地采收甘蔗一邊說。
“我是通過抖音知道柳樹洼有個甘蔗園,在北方沒見過,來體驗一下。剛才嘗了一下,甘蔗汁水比較多,也比較甜。”剛剛選購了幾根甘蔗的顧客王文亞說。
甘蔗本是南方作物,在北方少有種植。南方甘蔗為何能在秦嶺山區“落戶”?
原來,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柳樹洼村干部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產業。因洛南縣種植的水果比較單一,也都是北方常見水果,經村“兩委”研究,決定引進南方的甘蔗進行種植。今年3月,幾名村干部在去年試種的基礎上,自籌資金、流轉土地,建起了這片生態農業示范園,種植甘蔗20多畝。據了解,該基地是目前商洛地區唯一的甘蔗種植農業示范園。
“當時提出這個想法以后大家都有憂慮,害怕種不成,怕咱這邊的氣溫不適宜、灌溉不方便。”柳樹洼村黨支部書記王高平說。
“南蔗北種”,技術是關鍵。于是村里邀請廣西的技術員,在播種、間苗、剝葉等關鍵環節現場指導;日常管理中還通過上網查詢、遠程視頻等方式解決難題。為彌補溫度不足,園區搭建了20個大棚,變露天種植為設施種植;同時新打水井一口,四皓街道還支援了一臺抽水車,徹底解決了灌溉問題。
“今年是咱第二年試種甘蔗,通過科學管理,甜度、口感都比去年有提升。”王高平說,“銷量比去年增加了很多,特別是附近群眾來采摘的人很多,大家對今年甘蔗的口感一致好評。預計每畝純收入1萬元以上,挺開心的。要繼續總結經驗,探索科學種植技巧,把甘蔗產業做優做強,為強村富民貢獻力量。”
放眼園區,一排排甘蔗整齊挺拔,長勢旺盛。務工群眾穿梭其間,忙著采收、銷售,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產業園建在家門口,不少村民因此成為“上班族”。“南蔗北種”為群眾蹚出了一條嶄新的甘甜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