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9月20日電 題:AI眼鏡“圈粉”東博會 “看”見科技合作未來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下稱東博會)開幕式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佩戴一副能夠實時提詞的AI眼鏡走向演講臺。他表示,這是我們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打造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的一個最新成果。
9月17日,在第22屆東博會開幕式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佩戴一副能夠實時提詞的AI眼鏡發表歡迎辭。陳冠言 攝這副由廣西本土企業邁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邁越科技)研發的智能眼鏡它不僅能實時投射文字提示,更支持東盟十國語言的即時互譯。
本屆東博會開展后,智能眼鏡迅速受到關注,泰國、越南、印尼等多國客商紛紛前來咨詢。據悉,泰國永盛國際商業管理(曼谷)有限公司已與邁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采購協議,采購1000副AI眼鏡。
“我們希望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邁越科技市場部經理黃宇陽說。他在展位現場演示了中泰語言實時交互場景:當泰國客商說出泰語,中國合作伙伴透過眼鏡即可看到實時轉譯的中文字幕;中方回復的中文通過APP也會同步轉化為泰文,顯示于手機屏幕。“東盟國家語言多樣,正是人工智能可以發揮關鍵作用的領域。”
9月18日,民眾在邁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22屆東博會展位上體驗智能眼鏡。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于9月17日至21日在南寧舉行的第22屆東博會,首次設立的1萬平方米人工智能專館,匯聚了從硬件到軟件、從技術到應用的完整AI生態鏈。華為鴻蒙折疊電腦、阿里云通義千問大模型、宇樹科技的仿生機器人、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品集中亮相,展現出中國AI技術多維度、深層次的創新實力。
阿里云政企解決方案架構師陳揚告訴記者,阿里將大模型技術全面開源,堅持“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策略,希望通過東博會這個平臺,讓更多東盟伙伴低門檻、高效率地用上中國最先進的AI技術。
除了智能眼鏡,更多“黑科技”正從東博會走向東盟:在今年4月舉行的東博會越南展上,中國咖啡機器人實現東盟首秀,并斬獲300臺訂單,價值約750萬美元。這些創新應用精準契合了東盟國家的迫切需求。
技術的生命力最終體現在普惠于民。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展位前,一臺AI中醫體質辨識機前排起長隊。該設備融合面診、舌診、脈診等傳統中醫診斷方式,僅3分鐘就能生成體質報告與健康建議。“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高科技才能真正發揮價值。”該院科研部副部長符曉倩說。
9月18日,第22屆東博會AI專館內,民眾在AI中醫體質辨識機前排隊體驗。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韋朝暉表示,人工智能不僅是本屆東博會的展示重點,更是未來中國—東盟合作的關鍵抓手。“東盟國家普遍處于數字化轉型加速期,他們期待與中國在AI技術、應用、人才等方面深度對接。東博會要做的,就是搭建更高效、更直觀、更可持續的合作橋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