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松攝(新華社發)
"> 火箭軍某旅發射營教導員張平坤參加軍事比武考核(資料照片)。
劉明松攝(新華社發)
復雜天候環境、連續火力突擊……一場實戰化演練即將打響。擔當重任的火箭軍某旅發射營官兵摩拳擦掌,爭分奪秒備戰出征。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確保戰斗打響之前,官兵思想早已就位。”該發射營教導員張平坤說,要讓每名官兵都能做到只待一聲令下,便可隨時出發。
“隨時能戰、全時待戰”,是該旅練兵備戰的常態。作為一線帶兵人,張平坤有著自己的理解:“號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帶兵人要持之以恒開展鑄魂育人工作,引導官兵像一顆顆上膛的子彈,隨時做好準備。
連續7年獲評軍事訓練一級個人,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先后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張平坤扎根基層鑄魂育人,讓信仰的火種在官兵心中扎根,托舉“長劍”飛天。
課堂設到陣地,道理講進心坎
“邁步強軍興軍新征程,我們應該怎么做?”“潛心礪劍,托舉‘長劍’飛天。”……火箭軍某旅禮堂,一場“我身邊的黨員先鋒”事跡分享活動正在進行。兵言講兵事,活動互動頻頻、氣氛熱烈。張平坤不時穿插引導,大家參與度很高。
理論怎么講才能冒熱氣、接地氣?張平坤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鑄魂,帶領官兵創新形成“講、讀、評、創”學習模式,黨委委員講理論、政治教員講熱點、普通官兵講體會,推動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
那年,張平坤開始擔任發射營教導員。一報到,張平坤就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深入戰士宿舍摘“心理包袱”,走進導彈陣地逐一解“思想疙瘩”。
戰士常少云因在一次任務中帶領班組“拖了后腿”而非常自責,甚至產生了退伍的想法。張平坤知道后,和他交心時干脆用起“激將法”:“此時退伍甘心嗎?”
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現實問題。他一邊為其加油鼓勁,一邊幫助他組織科學練兵,通過連續一年多時間的全面幫帶,常少云帶領這個班組在全旅精準操作評比中獲得第一名,還有4名戰士獲評等級號手。
常少云深有感觸地說:“官兵帶著‘心理包袱’,怎么打勝仗?教導員就是幫助我們把‘思想就位’解決在‘號手就位’之前。”
這些年來,張平坤堅持政治引領、強化使命擔當,讓“教育跟著官兵走、課堂圍著戰場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
自身本領過硬,帶兵才有底氣
一年盛夏,該旅合成訓練考核到了“白熱化”階段,考核組設置各種敵情特情“一路追打”:營長“重傷”退出戰斗、發射陣地屢被襲擾……
營指揮所里,張平坤緊盯“戰場態勢”。迅速進行兵力重組、陣地轉換……一套“組合拳”下來,該營官兵在復雜困難條件下圓滿完成了任務。考核組稱贊:“這個教導員,還真有兩把硬刷子!”
張平坤全面錘煉綜合素質,力爭成為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兩個行家里手”。去年,全營軍事訓練考核,張平坤的成績總評優秀,給官兵們樹立了榜樣。
其實,張平坤一開始的工作也并不順暢。那年底,剛當上營教導員不久,張平坤第一次帶領全營執行任務,沒想到因為特情處置不當、戰場環境不熟而影響了任務完成。
自身本領不過硬,帶兵哪來底氣?當天訓練講評,張平坤首先進行檢討反思,定下補差計劃請全營官兵監督。一番苦學、幾經淬煉,張平坤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4個月后,他參加全旅多輪綜合演練考核,在戰斗突擊、戰場鼓動等課目考核中,表現十分搶眼,帶領官兵圓滿完成任務。
經過這樣一番成長經歷,也讓張平坤對“能文能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方面,指導員、教導員,首先要當好指揮員;另一方面,只有服務打仗、保證打贏,‘生命線’才能更具生命力。”
帶出“刀尖子”,練硬“鐵拳頭”
春節前夕,該旅組織一年一度的表彰儀式,張平坤上臺分享了自己帶兵育人的感悟:把戰士帶成“刀尖子”,把全營攥成“鐵拳頭”。
00后戰士陸強家境條件不錯,剛入伍就惦記著“在部隊干幾年就退伍”。張平坤“靶向用力”,鼓勵他發揮特長,經常給大家分享學習心得,還鼓勵他參加上級組織的理論知識競賽,并在競賽中奪得第一名。陸強慢慢發生改變,也堅定了強軍報國的理想,主動申請選改了軍士。
陸強的轉變,張平坤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張平坤牽線搭橋,讓陸強與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的一名高級軍士建立幫帶關系,用典型示范引領成長。前有標兵引路,后有鞭策催征,陸強步入成長“快車道”,不僅成長為訓練骨干,還被評為優秀政治教員。
一名戰士剛入營時性格靦腆,張平坤便創造各種機會讓他“亮相壯膽”:推薦他上臺參與“說榜樣、話奮斗”活動,主動幫他搞輔導、作示范;他體能弱,張平坤就陪他訓練,一次次帶他沖過終點……這名入伍不到兩年的戰士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
當教導員這些年,張平坤真情真心帶兵育人,也收獲一份沉甸甸的“人才清單”:全營9人立功,70余人次通過職業資格認證,4人在上級比武中摘金奪銀。
“帶著大家跑步前進,我自己也在成長。”張平坤說,無論是干部還是戰士,他們成長路上的獲得感也是自己開展政治工作的成就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