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下一步將采取更加有力度的穩增長措施,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更大貢獻。”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8日的表述,透露出積極財政政策加碼的清晰訊息。
投資資金將加快到位
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跌至7%這一近年新低后,近期中國部分經濟指標始見暖意,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資金和新開工項目不足,投資疲弱,是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掣肘因素。2015年前五個月,中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速僅為0.5%。1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新開工大項目計劃總投資額同比降幅達20%。
對此,樓繼偉在受國務院委托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報告2014年中央決算時,一連用了多個“加快”、“加大”,來表達解資金燃眉之急,拉動投資回升的決心。
他表示,將加快資金落實,加大力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早日完成今年投資計劃和預算下達工作的基礎上,提前下達明年重大項目建設投資計劃。
實際上,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加快統籌使用財政資金,提高使用效益后,近期財政支出進度已明顯加快。
官方數據顯示,1-5月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1.9%,比去年同期進度加快0.3個百分點。截至6月10日,4368億元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到位,比去年同期提速近11個百分點。
地方債置換將加快進度
據中國審計署數據,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1.86萬億元需在2015年償還,占17%。在財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緩之際,如何妥善處理債務問題備受關注。
官方計劃用新發行的低息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以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騰出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財政部已經分兩批下達了總計2萬億元的地方債置換額度。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因政府債券收益率低于貸款收益率,地方債置換可能遇冷。一個例子是,今年3月第一批地方債置換額度下達后,地方債發行在多個省市均宣告延期。
樓繼偉強調,要組織地方做好置換債券和新增債券發行工作,“確保置換債券發行平穩有序進行”。
聯系此前國務院發文提出加快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發行進度,以及央行頻頻降息之舉,官方決心下好地方債置換這盤“大棋”的意圖清晰可辨。
PPP模式將掀推廣熱潮
樓繼偉表示,將研究設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支持基金,通過墊付前期開發資金、委托貸款、擔保、股權投資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廣運用PPP模式,助推更多PPP項目落地。
因政府財政資金不足,地方債償還壓力不小,中國官方希望通過推廣PPP模式,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領域,并借此改造融資平臺公司項目,將政府性債務轉換為非政府性債務,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
但因PPP在中國尚屬新生事物,加之社會資本擔心政府支付責任落實不到位,PPP在中國并未“風生水起”。
對此,近期官方已就加快推進PPP做出部署。財政部日前發文明確提出“高度重視”PPP項目示范工作,要求“盡早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可以預見,PPP將獲更大力度的推進。(完)